2021年7月3日
想不到下半年一開局,又繼續「個股堆中掙扎求贏」的局面,國指再創5月中以來的新低,雖然大市仍然驚心,但筆者尚期望個別股份續升。
最近發現一板塊表現強勢,可能是行業進入比較好的周期,故特意多望幾眼;本欄數年前已寫過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的發展,指相關技術打破傳統平面顯示的限制,料曲面屏和柔性屏會成為未來主流,在虛擬實境、可穿戴設備等多個領域的應用爆發。
OLED日趨普及
柔性屏以外,OLED顯示屏有自發光、低功耗、高亮度、超輕薄等好處,其面板按驅動方式可分為AMOLED和PMOLED;AMOLED採用TFT陣列獨立驅動控制圖元,優點是驅動電壓低、發光材料壽命長,是焦點所在,並已大規模量產。
不過,中國企業在OLED關鍵材料和設備方面起步較遲,只能滿足部分PMOLED和照明OLED產品需求,核心設備完全依賴進口,中游面板製造技術門檻相對低,內地與國外差距小,所以中港市場的OLED概念股,以中下游居多,質疑能吃到多少「肥肉」。
最終,內地人炒得最勁的億都(00259),以至較冷門的京東方精電(00710)、信利(00732)、晶門(02878),只有晶門股價表現較好,2017年至今上漲約236%;至於當時直言「根正苗紅的上游概念股」,美國上市的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OLED)2017年至今則升約289%。
無論如何,經過2018年的低潮期,上述面板相關股票均在近幾年分別展開升浪,以億都為例,2020年至今升約157%,同期京東方精電也上漲165%,信利受不同問題困擾,遲至今年才懂得升。
轉攻非智能手機產品
信利年初至2月中,一升就升了123%,之後至5月中又回落逾50%,最近又漲約98%,可見走勢如坐過山車,但或許是有危才有機;畢竟,信利的估值相對便宜,市場有時專注在其質素,有時專注在其估值,股價變得大上大落。
公司5月中公布,未經審核收益及應佔溢利分別約為53.3億元及2.6億元,分別按年增加13.6%及176%,毛利率達11.4%,按年上漲2.2個百分點,純利率亦由2%升至4.9%,其中受惠於外滙滙兌差額淨額由虧損4800萬元變為2200萬元收益。
可惜,6月初公布的營運數據有些微滑落,5月營業淨額18.9億元,按年僅增0.3%;今年首五個月累計營業淨額91.58億元,按年上升9%,不妨留意快將公布的6月數據。
信利去年智能手機相關產品業務按年下跌9.7%,而非智能手機相關產品業務尤其是工業、醫療及物聯網相關產品持續增長,按年上升11.6%,反映策略已調整至拓展毛利較高的非智能手機相關產品。公司目前已是全球頂級汽車顯示屏供應商之一,汽車智能化的發展將帶來一定刺激。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影響力投資瞄準新食物革命 |
上一篇: | 香港股市上日收市統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