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5日
亞洲是全球電動車行業的核心驅動力,不僅電動車銷量增速強勁,在重要零部件製造上處於領先地位,而自動化和電池壽命領域也頗具創新力,同時政府政策提供大力支持,不少全球知名的汽車品牌和具發展潛力的初創企業落戶於此。亞洲擁有約45億人口,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
集中利用無人駕駛技術
事實上,全球電動車製造供應鏈大部分位於亞洲,有許多成熟的公司和初創企業從事電池、電動馬達、充電器和其他部件製造,以及上游電池原材料生產。即使價值鏈日益轉向無人駕駛車硬件(例如製造半導體、攝像鏡頭和感測器),亞洲也應繼續成為行業中心。此外,針對無人駕駛、娛樂、遠程升級(OTA)等領域的軟件是另一個蓬勃發展的領域。
2025年後,市場很可能會集中於無人駕駛技術。自動駕駛計程車或共用無人駕駛車可能逐漸興起,為該行業帶來顛覆性影響。亞洲城市化和人口結構特徵,加上共享出行在本地取得成功,表明該地區可通過無人駕駛車隊服務,引領傳統出行模式的轉型。在電動車市場佔主要份額的先驅,或者投資這一領域的科技巨頭有望獲得重大優勢。
未來出行的形式將是一個令人興奮的領域。如今車輛的外觀與上世紀截然不同,惟設計並未發生很大的變化──汽車依然以燃料作為動力,並需要人力駕駛。未來10年有望呈現全然不同的景象,發動機將由電池(或另一種能源載體)提供動力,車輛將借助電腦駕駛。我們認為,新型出行有望成為汽車行業的「Model T時刻」(即類似上世紀福特T型車的盛況)。
整個交通運輸業的革新,為車輛相關行業、整體經濟和投資者都帶來重大機遇。憑藉在供應鏈上部分重要領域的先發優勢,亞洲在推動出行轉型上有望發揮關鍵作用,例如從全球電動車的主流設計、功能和價位方面,到可能贏得市場份額的品牌。
印尼印度電動車需求料大增
亞洲在出行領域的崛起受惠於蓬勃發展的供應方面、旺盛的汽車需求,以及多國政府的碳減排承諾。因此,該地區的電動車市場料將在未來幾年顯著增長,預計2030年中國、日本、印度和印尼電動車市場的銷量有望接近2000萬輛。目前的銷量約為200萬輛,意味年均複合增長率達36%。
亞洲電動車銷量增長中大部分來自中國,預計內地在2030年的電動車銷量將達到近1800萬輛(目前為180萬輛)。其他幾個市場應會在未來幾年取得雙位數快速增長,尤其是從2021年至2024年。我們相信,印尼和印度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將分別達到97%和59%(兩國的起始基數很低),而日本有望取得45%的年均複合增長率。
這些預測僅僅是本地區的汽車銷量,尚未計入該地區領先汽車製造商或其供應鏈的全球訂單。在此期間,對於亞洲的原始設備製造商(OEM)而言,我們認為電池市場的利潤尤其豐厚。由此可見,不僅本國的電動車銷售帶來龐大機遇,全球供應鏈市場也為該地區提供了更大的增長空間。
亞洲出行市場前景光明。投資方面,建議同時布局於亞洲業務佔比較高的新型汽車製造商和成熟汽車製造商,分散投資於電池製造和軟件領域的供應鏈龍頭企業,並根據各自的當前估值仔細考量。
作者為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香港股票主管。她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投資見解。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學者角度回應SPAC公開諮詢 |
上一篇: | 英國按揭貸款失敗原因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