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2日
美國5月份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漲5%,雖然高過市場預期,但程度未及原先所講的按年升6%以上誇張。而市場對商品升勢的看法仍然樂觀,似乎認為通脹趨勢有望延續到下半年,商品期貨走勢明顯強勁,之前雖然曾講過,當進入滯脹期,商品價格與商品股走勢有可能出現背馳,不過商品股暫時仍有再向上重估一輪的趨勢,反過來印證市場仍未很憂慮經濟情景由通脹轉入滯脹。
有趣的地方是,在通脹大趨勢下,市場對不同經濟體面對通脹的承受能力,有明顯不同評價,美國5月份CPI數據出籠後,市場對不少消費股仍相當有信心,即使製造業股都未有特別大沽壓,但投資者普遍認為美國公司面對成本上升,有能力把成本透過加價轉嫁至消費者,同時整體消費需求增長亦能夠承接到加幅。另一邊廂,中國5月PPI指數按年增長9%,就相當驚嚇市場,無論官方機構還是一般投資者,對中國製造業原料成本上升前景都甚為悲觀,主因是沒有人認為中國工廠產品有議價能力,在無能力加價的情況下,廠方就只能夠「硬食」,進一步犧牲本已經甚為微薄的邊際利潤。因此,造成美股與港股市場出現相當戲劇性的背馳,正與前文阿米講過的「東方不亮西方亮」情況甚為相近。
美股未見恐慌 中港滿愁雲
如果從宏觀角度看,6月港股甫開始日日陰跌,大家會覺得好似熊市就快到,如果看一些較為基本的宏觀指標,例如10年美國國債孳息率跌到1.5厘以下,科技股會相對安全,美滙指數在90附近徘徊未見明顯上升,可以判斷弱美元勢頭未變,其他包括VIX恐慌指數仍在今年低位,其實正反映市場並不恐慌,甚至是相當Risk On,當然WSB股禾雀亂飛令到市場有擔憂,上篇亦講過納指及科技股或會因此有壓力,美股調整可能時辰未到。
相反港股情況就相當不同,背靠祖國,有北水的時候就相當和味,不過當出現倒債危機時就亦要「分甘同味」,近期恒大系就有資金鏈斷裂疑雲而成為風眼,不少分析指不會構成金融系統性風險,不過由恒大系內股債價格,以至整體港股走勢,都反映市場滿有憂慮,但又未去到出現恐慌,這情況最為尷尬,在這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市場氣氛下,實在不適合重倉持有港股,但個股又遠未到需要清倉一股不留,其中一個較好的方法,是在港股市場保持一定倉位的商品股及新經濟股,同時買入小量遠價恒指認沽期權,作為預防突然大跌之對沖。
作者阿米(馮宏遠)為馭風聯合創辦人、華晉證券資產管理投資總監、證監會持牌人士。筆者及筆者客戶並未持有上述股票。
https://www.facebook.com/fryingrice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中國經濟發展穩中求進 |
上一篇: | 食物樣衰不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