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1日
美國5月消費物價指數(CPI)昨晚揭盅,CPI按年升5%,核心CPI則報3.8%,兩者均高於預期,10年期國債孳息率從周三(9日)失守的1.5厘反彈,會否迫使聯儲局在下周議息時甚至提早作出行動,須拭目以待。
隨着美國非農新增職位連續兩個月遜預期,顯示經濟尚未過熱,5年期通脹打和利率(breakeven inflation rate)近日也從上月高峰輾轉回落至2.41厘左右,屬4月22日後最低。
然而,當地5月平均時薪月率及年率均大幅優於估算,過去兩個月薪酬折合年率共漲7.4%,為1983年以來最快增速,且明顯較20年平均值多出2至3倍。此外,4月JOLTS職位空缺寫下歷史新高,反映勞工市場緊張,工資持續上揚,恐進一步推升通脹。
通脹問題究竟是短暫現象抑或長期趨勢,最終答案還需時間證明,惟聯儲局收水壓力絲毫未有減退,甚至「被動縮表」情況日漸嚴重。根據紐約聯儲銀行資料,美國非銀行機構隔夜逆回購(O/N RRP)使用量周三報5029.04億美元,史上首度突破5000億美元,連續3天刷新紀錄高位。
值得留意的是,目前隔夜逆回購工具利率為零,仍吸引大批資金流入,代表游資根本無處可泊,唯有存放到聯儲局這個「保險箱」。由此可見,無限量寬(QE)政策對於金融體系來說如今用途不大,檢討買債操作的時機已愈趨成熟。
除了美國,全球主要經濟體收水行動似乎亦如箭在弦。內地5月CPI按年升幅擴至1.3%,遠不及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的9%,兩者差距達到2008年9月後最闊,意味物價於未來數月尚有一定上調空間,也為人民銀行收緊貨幣政策提供誘因。事實上,內地近月人民幣新增貸款已較年初顯著減少,剛公布的5月數字報1.5萬億元人民幣,廣義貨幣(M2)按年僅漲8.3%,比2020年同期低2.8個百分點。
至於一向極度依賴QE以擺脫通縮的日本央行,在整個5月並沒購買任何ETF,為央行2013年實施超常規寬鬆政策以來首次。
另一方面,歐洲央行昨天議息後,指標利率與買債步伐維持不變,相信將是最遲收水的四大央行。
「美中日歐」緊縮步伐有別,惟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膨脹速度卻呈見頂跡象,按年變幅由今年初的50%徐徐回落,且連續第四個月向下,金融市場過去一年多的「盛世」可能快將告一段落。附【圖】所示,「四大」資產負債表規模與全球股市市值的按年變幅關係非常密切,10年相關系數高達0.95,當央媽不再以過往的極端手法向市場灌水,預期股市牛氣會逐步收斂。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360市況概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