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8日
周末期間,七國集團(G7)財長會議達成全球最低企業稅率協議,明顯針對巨型科技公司,於是有朋友就興高采烈,一心等納指大崩盤,結果又一次失望。納指期貨周一開盤後只是窄幅波動,輕微偏軟,不見期待中的恐慌場面。
事後孔明當然有眾多解釋,例如收緊稅網,一早已經是預期之內的發展,跨國營運科技巨企的股價,近大半年走勢落後大市,部分原因是通脹預期,可能亦有部分原因是稅務風險,總之股價未有認真踏上高台,跳水的力度自然較細。
另一個解釋是,現時提出的15%最低稅率實在太低,再加上歐洲將要取消數碼服務稅,拉勻之後整體影響未必太大。
實際衝擊還要看將來釐定的細節及各國政府的執行,不過稅網收緊肯定是大勢所趨,亦將會影響企業的行為,估計類似Salesforce.com收購Slack,以及微軟收購Nuance的例子,將逐漸增多。賺錢的話要分更大份給政府,倒不如要獎品不要獎金,把資金用作科研,或者收購仍然虧損但有前景的公司,既可以壯大公司的規模,也可以交少一些稅。
這個年代科技發展迅速,營商環境急劇變化,同時又錢唔值錢,所以盈利數字的意義其實不大。亞馬遜過去20年的擴張及股價走勢,已經證明投資者肯接受不要盈利要發展。
稅務環境有變的話,只會令大企業計數時更加爽手,放棄現在,着眼將來。因此,與其等納指大跌,反過來應該認真研究有什麼中小型公司,有較大機會成為巨企吞併的目標。
當然不會所有公司都轉行亞馬遜模式,不過還是執着於舊思維,一味要show me the money的話,應該會走失愈來愈多機會。
公司要發展不要盈利,將會計上的收成一路延後,很難認真界定對錯,只可以說是百貨應百客,有不少投資者肯認同這種方向而已。無法接受的話,市場上依然有大把又平又高息的股份可以選擇,股價沉悶難以大升,因為掉轉頭市場擔心故步自封之下,會在新時代有被邊緣化的風險,所以揀股票的方式,遠比計死數複雜,絕對是一門藝術。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基金持有Salesforce.com、微軟及亞馬遜
(編者按:黃國英最新著作《英眼狙擊──迎風破浪》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加息陰霾籠罩 科指捱沽累大市 |
上一篇: | 耶倫放風試水溫 港股本月不平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