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5月19日

王鎮強 應堅 神州內外

香港加快發展綠色金融中心五點建議

近年香港政府把握新時代發展脈搏和機遇,積極規劃並不遺餘力推動香港成為綠色金融中心。去年12月綠色和可持續發展金融跨機構督導小組公布,從六方面推動香港綠色金融發展方向,而且制定了五個短期行動綱領,包括銀行須在2025年前採用TCFD標準披露框架、採納共通綠色分類目錄以及進行氣候風險的情景分析和壓力測試,這對提升香港金融機構踐行綠色金融和可持續發展有很大的指導和推動意義。

香港積極發展綠色金融,回應了國家推動低碳綠色發展戰略部署。2020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作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承諾,相比中國在《巴黎協定》中承諾有所提前。今年3月公布的《十四五規劃綱要》進一步明確實現目標的具體行動綱領。2020年底,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亦宣布香港特區將致力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

可以肯定,現在起到2030年是中國經濟邁向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打基礎的關鍵十年,對香港建設綠色金融中心來說也是關鍵的十年。面臨重大機遇,香港業界加快推動腳步。

金管局、證監會等機構成立了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跨機構督導小組,以協調全港綠色策略,解決跨業監管,促進國際層面工作,推動香港利用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建設區內綠色金融中心。各銀行緊急行動起來,加強產品創新,推動綠色債券發行、綠色企業貸款、綠色存款等。

為了進一步發揮香港優勢和抓住綠色金融黃金發展機遇,筆者有幾點思考及建議,供各界討論和參考。

1、積極推動香港綠色金融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央已明確碳峰值、碳中和的目標及時間表,《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增加碳滙、調整能源結構、推動綠色產業轉型等具體措施,預計中國實現碳中和的投資需求在百萬億元人民幣以上,除了財政支持,更待社會資本投入及金融支持。

香港發展綠色金融應具備更開闊的視野,針對內地綠色經濟發展需要,有針對性地研究香港綠色金融中心的角色、定位,向中央建言獻策,推動內地更重視利用香港綠色金融中心;針對大灣區綠色建設項目,提供更便利的跨境投融資政策,並在離岸市場分散風險;在大灣區境內地區派出常設機構,駐守跨政府部門代表,加快協調政策落地。

發揮投融資優勢 助企業升級

2、充分發揮香港國際資本和投融資優勢,貢獻內地及大灣區綠色轉型和升級。政府已推出2000億港元綠色債券發行計劃,不少企業亦借入數以十億計的綠色貸款。

不過,相對於內地及大灣區綠色資金需求,香港金融能量尚未完全激發。據估計,內地每年都會進行3萬億至4萬億元人民幣綠色投資,除了境內融資,相當一部分外溢香港,而香港作為一個成熟的離岸金融市場,有能力滿足這部分需要。可優先研究粵港澳大灣區綠色產業發展,與區內各金融中心取長補短,推動跨境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股權投資、綠色保險,形成大灣區綠色金融服務帶。建議政府研究並推出跨境綠色金融稅務優惠。

促進訊息披露 強化人才培育

3、培育香港綠色認證優勢。發展綠色金融,綠色認證是關鍵環節之一。境外投資內地綠色市場常常面臨標準不統一、與國際不接軌等問題。香港是亞太區重要的檢測認證中心,發展綠色認證起步較早,並建立了良好的信譽。香港品質保證局早就參考國際標準,推出綠色金融認證計劃,為綠色債券發行提供第三方認證服務,提高了綠色債券市場信用度,其後又推出綠色基金認證。不少國際著名綠色金融評級機構也在香港提供服務。以香港對內地市場的了解及密切的業務聯繫,香港理應在綠色認證領域為內地提供更多協助。

4、促進綠色訊息披露,搭建區域綠色資料庫。香港早於2012年發布上市公司指引,要求報告碳排放和碳強度資訊、減排措施及成效,成為亞洲第一個按G20建議要求披露綠色訊息的經濟體。銀行、資產管理公司、保險公司也陸續開始披露,令金融市場能掌握相關資訊,以便更好配置資源。政府開發了碳足跡資料庫,編製跨界別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資源庫。

目前金融業發展綠色金融時面臨環境資料及市場訊息不足的問題,建議政府整合市場力量,在保障資訊安全基礎上建設統一、開放、當地語系化的綠色資料庫,並把經驗推廣至大灣區及其他境內地區,促進綠色訊息跨境流動,解決綠色訊息缺失問題。

5、加強綠色金融教育及人才培育。香港可舉辦綠色金融及投資的國際論壇及座談會,搭建內地與全球業界交流平台,並在大學開設綠色金融課程,推出針對綠色金融的培訓及認證計劃,培育綠色金融人才,支持大灣區綠色金融人才跨境流動和配置。

總體上,在政府推動及業界努力下,香港綠色金融中心建設正在加速,逐漸形成綠色金融生態圈,若能抓住下一階段內地加快實現碳峰值及碳中和目標,香港綠色金融有望再上一個台階,進一步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王鎮強為中國銀行香港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應堅為中國銀行香港金融研究院資深策略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