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3日
當我與其他高級行政人員交談時,他們多數會說很忙,並很奇怪我為什麼可以一邊工作、一邊讀書。他們以為我是天才,我當然不是,在中學時做過智商測試,只是一個普通人,我與所有人一樣,每天都只得24小時,我還要睡足8小時,睡眠不夠會反應遲鈍。我也有看名人傳記,說他們每天睡眠時間比常人少,我覺得如果沒有充足睡眠,我寧可做一個十分普通的人算了,名人的時間管理對我不太適用,以下是對我有用,可能也對你也有些參考價值。
首先,我們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處理,做什麼,不做什麼;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如果有兩位同事(A與B)等你交報告,給A的要用3天,給B的要用1天,那麼我是先做A的還是B的呢?
先A後B,A要等3天,B要等4天(3天+1天),總共是7天。
先B後A,B只要等1天,A則要等4天(1天+3天),總共是5天。
我一樣是工作4天,給A是3天,給B是1天,先B後A的好處是B會覺得我是十分有效率,A也會覺得我做事快,畢竟4天或3天對A都是數天。
以同事角度思考
我做事情是用以上的方法管理時間,跟市面上一些方法不同,我是以同事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單憑對我的重要性或緊急程度。我曾看過一些書,如Steven Covey的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中文書名是《與成功有約》,他建議是先做重要及緊急的(Important, Urgent),之後是重要但非緊急的(Important, Not Urgent),最後才做不重要及緊急的(Not Important, Urgent),至於不重要及不緊急的( Not Important, Not Urgent)不一定要做,因為過了一段時間後,事情的背景可能不一樣了,可以不做。以上的方法是由自己的角度出發,對個人重要的,對他人不一定重要,如果我只做對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其他的就拖延,其他同事就會十分焦急,對我的印象就會愈來愈差。反之,他們就會覺得我十分高效,能者多勞,未來也會更信任我,知道我會不負所託。
我用了以上的方法後,效果及效率都不錯,所以當有同事問我最近忙嗎?我的回答是「還可以」,我不會說忙,因為同事可能有新的想法,說不定是十分重要的,對他及我都有好處呢;如果我說忙,我可能會令到同事去另找高人了。如果他約我吃午餐,但我中午沒有時間,我會反建議一起下午茶或晚餐。
抽空不斷學習
其實,我們天天都要吃晚餐,最容易安排時間去跟舊同事及朋友相聚就是一起吃晚餐,大家想想各位是如何拍拖及約會的,讀書忙嗎?工作忙嗎?只要是對你和男或女朋友是重要的,一定會有時間的。有了孩子後,子女要和你一起玩,你忙嗎?不少父母是等孩子晚上睡覺後才打開公司電腦工作。讀書重要嗎?世界變化很快,不斷學習十分重要。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市場學專業應用副教授、EMBA課程主任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