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3月3日

徐家健 經濟3.0

消失的夢工廠

兩小時《消失的情人節》。因為妳,我會記住這兩小時。

如幻似真,電影就是有這種魔力。30年前,貝托魯奇的《情陷撒哈拉》亦曾給予我難忘的經驗:

How many more times will you remember a certain afternoon of your childhood, some afternoon that's so deeply a part of your being that you can't even conceive of your life without it? Perhaps four or five times more. Perhaps not even that. How many more times will you watch the full moon rise? Perhaps twenty. And yet it all seems limitless.

鮑爾斯的文字,在貝托魯奇的鏡頭下再次提醒觀眾:記憶是一種很主觀的經驗。30年後,2021年初春某下午,成了我人生中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談戀愛就是在創造回憶,但同一次戀愛,妳有妳的回憶,我有我的回憶。導演陳玉勳說得好:「把遺忘的再想起,是很重要的事情。」唯有再次想起,才能拉近妳我原本不同步伐的回憶。

台灣電影死過翻生

台灣電影和香港電影,原本亦各自走着自己的步伐。1997年,金馬獎的最佳導演和最佳原著劇本是《香港製造》的陳果,最佳男主角是《南海十三郎》的謝君豪,最佳女主角是《甜蜜蜜》的張曼玉,而最佳劇情片是香港製造的《甜蜜蜜》。同年,台灣製造的《愛情來了》,只贏得男女配角兩個獎項。2020年,又是台灣製造的《消失的情人節》橫掃了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最佳視覺效果、最佳剪輯、最佳原著劇本五大獎項,《幻愛》是唯一得獎的港產片,贏了個最佳改編劇本獎。消失中的香港夢工廠,計數量,港產片每年產量由九十年代初逾200部,降至近年只50部左右;數票房,香港電影在本港的票房收入亦從1992年的最高紀錄12億,跌至近年約2億多元,只佔總票房一成多。

電影大辯論,當蕭若元和游學修兩位朋友在爭論香港電影工業是否已死,我要先問,台灣電影工業是否已經死過翻生?台灣電影在九十年代兵敗如山倒,情況比今天的香港電影還要嚴峻。計數量,八十年代台灣電影和香港電影本來在台灣市場分庭抗禮,各佔市場約三成出品,其餘四成多是外語片。到了香港電影高峰期的九十年代初,港產片在台灣市場的佔有率升至近四成,而台灣片卻在主場跌至不到8%。九十年代末是台灣電影的低谷,影片數目每年不到20部,票房比例更少至連1%也沒有。

假如今天香港電影已死,九十年代末台灣電影死得更慘。10年間,殺死台灣片和港產片的不是新媒體,是傳統過傳統的荷里活。誰料到又一個10年間,台灣電影出了個魏德聖,一個今天有能力向民眾集資過億拍片的本土導演。今天,台灣電影還有一早衝出國際的李安,和剛給了我兩小時如幻似真的陳玉勳,他們都見證着台灣電影業死過翻生。

世代之爭是承傳問題

產量上的死、票房上的死,台灣電影的例子告訴我們死過可以翻生。我當然知道,從台灣政府對本土電影的資助到香港電影業對政治題材的自我審查,兩地電影土壤有所不同。作為一個觀眾,我認為香港電影的死,是質素不合格,本土出品往往眼高手低,小圈子卻又常常自我感覺良好。從死到死過翻生,台灣電影都沒有這個問題。消失的香港夢工廠,承傳是一大問題。

回說蕭若元與游學修之辯,不要忘記,老蕭狠批香港電影業已死的一刻,在場除了游學修,還有蕭定一。因為步伐不同,向年輕電影人說機會率等於零是一回事,但將心比心老蕭又怎會叫同樣從事電影業的兒子去死呢?

另一方面,激辯之後,兩位朋友在自己的網上平台再各自表述,以收看次數比高低贏的是阿修。但回到戲院,今天的香港電影從業員就是未有足夠能力給我兩小時如幻似真的經驗。好消息是,老蕭說過什麼不重要,我在說什麼更不重要。把遺忘的再想起,然後按自己的步伐繼續走下去。此時此刻,我再想起電視劇Six Feet Under的一場好戲,送給同樣喜歡造夢的妳:

Sarah: Maybe you're not an artist.

Claire:Why would you say that?

Sarah:Did it hurt your feelings when I said it?

Claire:Yeah.

Sarah:Maybe I'm right. Maybe if you were an artist, you'd have laughed when I said that. Like, if you told me I was purple I would have laughed because I know I'm not purple. But when I said you weren't an artist, you felt bad, maybe because there's a grain of truth in it.

Claire:You're the one who took me by my shoulders and looked me in my eyes and told me that I was an artist.

Sarah:Maybe you were. Maybe you are. Maybe you aren't. I don't know. No one else can tell anyone what to do, least of all me. That's the good news.

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香港大學香港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名譽高級研究員、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

http://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編者按:徐家健教授最新著作《經濟學說藝術投資》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