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3月2日

習廣思 信筆攻略

新貴倍增趨波動 加印花稅礙炒賣

美國眾議院通過1.9萬億美元紓困方案,美股期貨周一續反彈,標指期貨漲逾1%。按照往績,通常出現這類利好經濟前景的消息,債息都會上揚,但對利率敏感的中短期美債息周一卻不升反跌。

大行唱買中短債 料儲局再放鴿

華爾街大行都在高唱美債遭過度拋售,尤其中短年期債市,刺激昨天3年至7年期國債造好,債息回落自然利好股市。

5年期美債息昨天顯著下挫,長年期的10年期債息反而變動不大,30年期不跌反升。交易員預計美國聯儲局將於2023年3月加息,2024年底加息幅度有望接近1厘。策略師紛紛表示,這預期未免太多,投資者應購買對聯儲局預期加息路徑最為敏感的短期債券,進行逆勢操作。

摩根大通、道明證券上周五建議買入5年期債券,巴克萊睇好3年期債券,花旗建議投資者瞄準「曲線中段」,指的是3年至7年期債券。中短年期債券,正是上周四被沽售得最嚴重的債券,當日的孳息曲線為2002年以來最差。

摩根士丹利美國利率策略報告指出,美債市場上周走勢與聯儲局的立場和框架不一致,因此不可持續。該行預計聯儲局很快會反擊市場對2023年加息的預期。

事實上,聯儲局主席鮑威爾上周才「放鴿」,市場反而唔多相信,上周中過後債息升得特別勁。本周四鮑公將發表可能是月中政策會議前的最後一次公開講話,預料其他聯儲局官員也會發表鴿派言論,以示局內立場一致。

看一眾大行的口吻,今次聯儲局睇怕都會更大力「放鴿」,市場會否收貨,本星期自有答案。

港股昨天大幅反彈472點,主力是累計跌幅頗為巨大的科技股,恒生科技指數回升3.8%,納指期貨漲1.6%。上兩周科技股股價因為債息上揚而下跌,當市場掉轉頭炒債息回落,好應該買回這些跌得多的股票。這是短線炒家的策略性入市操作,不代表科技股已見底,若認為科技股現價已經很便宜,更加是說不過去。

資源及能源股跌得較遲,相對來說反彈水位唔夠吸引,因此昨天未見資金入市博反彈。周期股受惠通脹是大方向,故不妨趁短期調整入市,科技股是炒動力、炒短線消息,自問走位靈活,都可以快手炒一轉。不過,科技股目前應該見了中期浪頂,落車唔夠快隨時坐艇。

恒指大變革 吸引更多賭客

受調高股票印花稅拖累的港交所(00388),昨日早市股價高開後一度打回原形,其後反覆回升近3.5%【圖1】。

恒指公司計劃明年中之前把恒指成份股增至80隻,最終會增至100隻,藍籌新貴數目將較現時倍增。把其他大市值股都納入指數,對於操作期貨及相關衍生工具的輪商和造市商而言,交易成本上升,至於會否令港股長期成交量增加,機會就一半一半。

從【圖2】可見,恒指大市值股指數去年中以來開始跑贏恒生指數,主要因為多了一大批科技及醫藥新貴來港上市,這批股份部分是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回流,市值有咁上下,部分則是科技巨頭有份投資的分支公司,本身市值都唔細。

觀乎快手(01024)上市後的股價表現,就知這批新貴頗多投資者追捧。市旺時,這些大市值、高波幅的股票往往跑贏,但是當資金退潮,市況轉靜,這些炒得過火的中概股亦會大幅回吐。恒指日後表現顯然是波幅大咗,作為區內主要賭場之一,賭客應該會增多。

不過,最大敗筆是財爺在預算案中大幅提升股票交易印花稅30%,由0.1%升至0.13%。表面上,每100萬元的交易只是增加300元,但在高頻交易日漸流行的今天,港股成交好多是來自即日鮮短炒,100萬元的倉位來回交易一次,成本就增加了600元。一年下來,交易成本至少多了約15萬元,加幅不細。

股票印花稅,大趨勢是盡量少收甚至乎唔收。美國自1671年開始徵收股票印花稅,到1966年完全廢除,德國、日本及新加坡分別於1991年、1999年及2000年取消印花稅。中國內地2007年一度把印花稅由0.1%增至0.3%,引發了一波20%的跌市,於2008年4月已減回0.1%,同年9月再改為單邊徵收,即是再減半。

香港股票印花稅在未加之前已貴過中國一倍,竟然仲要再加,這間接令炒賣A股的吸引力增加,8月1日正式加稅後,效果會逐漸顯現。

交易成本升 長遠得不償失

港交所現價市盈率53倍,預測市盈率約42倍,市賬率12.7倍。納斯特交易所往績及預測市盈率分別約23倍及21倍,市賬率3.5倍。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往績及預測市盈率分別約34倍及30倍,但市賬率僅2.7倍。港交所有何優勢值得貴過其他主要交易所?

香港產業空洞化,疫情之下百業蕭條,獨是股市興旺,可能因此被財爺睇中,向股市投資者開刀。然而,這種諗法好短視,新加坡股市就是借鑑。新加坡與香港非常相似,是對外開放型城市兼人才眾多,但新加坡股市多年來成交都谷唔起,主要因為缺少一班興風作浪的中外炒家。加股票印花稅之後,港股短炒交易成本增加,長期恐有損總交易量,最終得不償失。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