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1日
農曆新年前後本來應該是股市淡季,但是今年似乎不願意收爐,於A股收市之後,港股仍然保持強勢,甚至有個別股份出現突破,預示股市牛年紅盤高開的機會很高,甚至會迎來第二波凌厲漲勢。
策略上一定仍然是以科網股為主,筆者早前已經多番提及,反壟斷法實質殺傷力不大,而且根據往績,股價下跌反而是短期買入機會,只不過是兩個月時間,市場上已經沒有人再提及反壟斷這項風險因素,甚至阿里巴巴(09988)於業績發布會上再講一次,亦只是短期內一跌,很快已經反彈,證明最大風險消化,往後看基本因素,就是繼續維持高於市場的增長率,並且沒有重大風險,值得在來年看好。
2008翻版中美角色互換
至於經濟,就算是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相信也會逐漸改善,原因是很多人已經接種第一劑疫苗,第二劑相信亦在排隊當中,形勢只會向好一邊發展,所以經濟將逐步向上。過去一年最受打擊的當然算是零售股,基本上慘淡經營,能夠捱得住已經很幸運,故此當形勢開始好轉,股價肯定能夠強勢反彈。
因此,除了一直看好的科網和半導體股,值得再加碼消費股,作為今年的重點投資對象,而內需股一定是最應該關注,原因是內地最先走出疫情,經濟已經回復正常,並且有機會因為環球派錢,令流動性泛濫,推高資產價格,近日收緊內房貸款政策,相信是一個訊號,在美國大幅舉債之下,用美國的流動性來支撐內地的信貸緊縮,實現去槓桿化,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做法,即是等於2008年翻版,美國用中國的「4萬億」去救市,差別在於兩者救市規模大幅升級,還有就是角色互換。
於這個大前提下,消費股既有經濟反彈的元素,又受惠於流動性增加,以及因為股票升值產生的財富效應,只要最簡單地在幾個不同的行業,選購龍頭股,又或者分散買入寡頭壟斷的幾個巨頭,儲存10幾隻這類型的股份已經足夠。
在選擇過程中,筆者發現內地能跑出的內需股,很多都是跟水有關,這裏的水不單是指樽裝水,試想想龍頭消費股是白酒類,香港還有啤酒類,想健康一點還有牛奶,數遠一點跟水有關還有打邊爐、杯麵、水煮魚及各式各樣的飲品,從中已經選取到不少龍頭股。其實,食品股多數跟水有關,且最後多數是比併規模,能夠到達龍頭級數,除非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否則便能維持高增長一段長時間,所以,只要買入一籃子消費股,總不可能全部食物都不安全吧?這既能取得穩定增長,又可控制風險,買屬「水」內需股有道理。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恒指V形波動 3萬點爭持 |
上一篇: | 滬深港通上日成交統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