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1日
美國大選逐漸落幕,雖然新上任總統的領導風格及國會兩院分治的情況,會否改變全球市場和經濟的面貌與動力仍是未知之數,但市場反應普遍甚佳,美國及歐洲指數全面造好。不確定因素減少,加上新冠病毒疫苗取得進展,令投資者可能排除短期問題的影響,中期前景更有望轉趨明朗。
投資者持倉一直偏低
部分投資者一直靜候入市良機,所以持倉偏低,不過他們已逐步重投市場。
然而,疫情發展亦是另一個重要的不確定因素。雖然疫苗發展傳出喜訊,但新冠病毒對全球經濟的威脅將持續多久?防疫措施尚要維持多久?疫情能否結束?雖然疫苗普及化可能需要較長時間,但市場充滿憧憬,大市表現亦因而造好。現時,投資者可針對後市和前景冷靜思考,分析可能出現的情景,以及發生該些情景的機率。
在現階段來說,受寬鬆貨幣政策的支持,投資者由早前的審慎部署轉為較樂觀的態度,而大市亦已反映中期利好因素。
中美關係方面,拜登的政策有望較為利好全球貿易,亦會形成外向型動力,這將利好美國以外的經濟體,也會惠及全球貿易、全球製造業;同時傾向支持其他貨幣兌美元的滙價,有望廣泛刺激通貨再膨脹,甚至帶動大市出現較大範圍的行業輪換。
關鍵在於這股動力能持續多久。目前,投資者仍相當關注價值股是否仍然具有價值,抑或將淪為只是瀕臨倒閉或結束的商業模式。市場需要更多證據證明通貨再膨脹是確實及能持續,然後相關的交易才可凝聚動力。當然,現時不少周期股及美國以外的股票估值已經非常便宜。
因此,投資者可考慮建構一個審慎樂觀而具防守性的投資組合,並且分散投資,在調整投資組合時進退有度,則可取得相對有利的結果。
作者冼智聰(John Stopford)為晉達資產管理多元資產增長聯席主管。他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投資觀點。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30天免費閱讀】3D「印」珠寶 虛擬時裝展搶風頭 |
上一篇: | 突破技術促進復甦 迎接新常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