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5日
年近歲晚,阿米每年總有個習慣,坐下來寫點東西,檢討自己一年以來的交易種種,今年做對的交易有不少,但錯失的好交易亦不在少數。過往筆者經常在本欄介紹使用股票期權的策略,自己在實際交易中亦有頗多使用,獲利當然不俗,不過使用工具對投機者交易習慣的影響,今年就有深切體會,因為兩個比較主要的犯錯,都與期權的運用有關。
基本面選對 穩坐釣船
今年3月大跌市後的升浪,讓不少人跌破眼鏡之餘,「大市只是反彈」成為不少投資者的成見,尤其進入第四季,美國總統大選不確定性之大,筆者亦選擇用指數期權Put對沖「買保險」,長買保險的壞處,其一是蠶食了不少盈利,現在回頭看,無論時機及注碼都應該可以做得更好。
另外亦發覺,只要選對持股,即使有宏觀風險令大市下滑,對個別股票股價的影響,並沒有預計中的強烈。結論是做好基本面選股,槓桿上不太進取,其實不用瞻前顧後,大可穩坐釣魚船到年底。
留意短線 目光顯淺
現在被視為肺炎疫苗救星之一的疫苗股Moderna(MRNA),其實筆者早在今年年初已經研究及買入,初期配合期權策略作部署,可以說這系列交易是今年上半年回報的主要來源。期權其實是個兩面刃,由於具有高波幅特性,分段減持和轉倉就會成為慣常操作手法,其好處當然是在波動市況中逐步鎖定盈利,但缺點就是導致過早減持倉位,進而令交易員只留意短線波動,目光愈變短淺,雖然眼前回報不俗,卻不自覺放過長遠的機會,「捉到鹿唔識脫角」,誠為憾也。
以Moderna作實例再具體一點講。由於一直與美國科研圈子朋友跟進此股,了解較深就不自覺對公司估值有了定見,將疫苗開發成功對公司的利好程度暗自設定目標價位,這是阿米做得比較錯的一件事。本來很清楚知道當市場情緒亢奮,股價overshoot是平常事,但心中有定價時,「到價」就會不自覺減持套現,結果在100美元附近沽出大部分倉位,與一隻十倍股全壘打失諸交臂,這筆學費實在不算小。
今次的教訓是,錨定效應是常人心理習性,難以完全避免,只能平常多提醒自己以減少影響,即使心中目標價已達,亦以減半留半的操作會較好,餘貨順勢而為,長線持倉留待增長故事接近完成才獲利了結,表現應可較今年更好。
只要做到堅持深研基本面、提高持倉穩定性,以及獲取更堅實的客戶群,筆者深信明年投資成績可以再創新高。
筆者馮宏遠為馭風聯合創辦人,華晉證券資產管理投資總監,證監會持牌人士。筆者及筆者客戶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https://www.facebook.com/reinalliance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Tesla不鍾情的新能源汽車 |
上一篇: | 三大板塊 戰略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