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3日
11月22日,周日。本報「經綸集」欄主林文越上星期五在其大作〈回歸舊經濟?〉中提到,一隻股票於經濟危機期間從10元跌至5元,風雨過後受惠於估值修復,股價回升至10元,投資者若低位買入,回報便是一倍。問題是,除非閣下於這家企業身上發現新的增長亮點,否則10元大概就是頂。
反彈可冀突破難求
林兄針對的雖是新舊經濟何者更適合長揸,但亦帶出了價值投資的一個老問題。此派許多都是「煙頭理論者」(cigar-butt theorists),哪怕企業並無什麼前景可言,估值夠殘於願足矣,追求的不過是one good puff。
以賽馬打個比喻,一匹老弱殘兵屢戰屢敗不斷減分,憑藉班次之利終於勝回一仗,吼準機會押重注確有厚利可圖,惟錯過再追猶如掟錢落海,皆因馬匹本身已無任何進步空間,形勢之助一旦消失,再贏便難乎其難。缺乏增長亮點的「價值股」異曲同工,反彈可冀突破難求,估值修復得七七八八,股價極可能已近頂,投資者高位買入,結果是一次又一次誤墮陷阱後悔莫及。
新舊經濟、短炒長揸,此等因素湊在一塊,令老畢想到兩個有趣的投資課題:一、什麼情況下買價值股方能既得益於估值修復,又可放眼未來長期持有?二、市場上有沒有這樣的股票,讓不甘「齋拾煙頭」的價值投資者一箭雙鵰?
先說第一點。在下十分認同林文越的觀點,企業若沒有新的增長催化劑,股價難望長升長有。沿此路進,買入價值股的最佳時機,莫過於市場尚未對準新的增長點重估公司價值之時。試想,科網泡沫爆破後,微軟股價一沉十五載,過去五年憑什麼一洗頹風,營業額年年雙位數上升之餘,股價還勁漲三倍,今時今日市值跟蘋果、亞馬遜鼎足而立?毫無疑問,沒有印度裔CEO納德拉(Satya Nadella)的果斷抉擇,放棄以視窗軟件為核心的固有策略,全力轉攻2010年才面世的Azure雲業務,微軟就沒有2015年後的風光。
要證明這點容易得很,英特爾、思科、IBM、甲骨文等二十年前與微軟齊名的科技霸主,有哪家不日思夜想迎來第二春,但觀乎它們的股價表現和估值水平,沒有任何一家能跟微軟相提並論。何以如此?
作為科技股,一眾舊霸主就如向以發球強勁「窩利」刁鑽見稱的球手,遇挫折後畏手畏尾怯於上網,一個二個留守底線跟對手搓波。這般被動,粉絲們焉有不心碎之理?由此可見,科技世界也有新舊之分,只有緊貼時代轉型成功者始能獲市場青睞,享受增長股的估值。
兩者兼備一箭雙鵰
微軟脫胎換骨,股東大獲全勝,自然是經典中的經典,但雲業務對公司貢獻相當程度已反映於股價之中,那不代表微軟不值得繼續持有,惟現在才買入恐怕並非好主意。這便衍生出前述第二個問題:市場上有沒有集估值修復與增長潛力於一身的股票,讓價值投資者得以一箭雙鵰?放眼華爾街,老畢認為通用汽車(GM)堪當大任,早前已建立了一些倉位,倘若所見不差,日後會考慮逐步增持。
說到汽車業,人氣王非特斯拉(Tesla)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莫屬。該公司鐵定下月21日晉身標普500指數,上周股價飆足兩成,坊間熱烘烘打賭馬斯克何時超越蓋茨,一躍而成全球第二大富豪。注意,是「何時」而非「會否」,足證Tesla及其老闆風頭之勁,絕對一時無兩。對老畢來說,那是求之不得的好事。Tesla愈是吸睛,諸如GM大增電動車研發投資35%、擴大電池產能一類重要消息就愈少人留意,利於看好通用前景的投資者善用時機吸納。
舊經濟新氣象
金融海嘯後,通用汽車一度需要美國政府注資打救,危機解除重新上市,至今剛好十年,期內通用股價於20至40美元之間載浮載沉,估值相對標普500指數一直存在很深折讓,在美股十年牛市中乃入型入格的「價值股」。
不知是否留守底線搓波搓到厭,GM行政總裁巴拉(Mary Barra)疫潮期間改變打法,既毋懼得失股東暫停派息,且重新規劃旗下廠房用途,為生產環保汽車及電池奠定基石。通用的目標是2025年前推出30款電動車,並為這項大刀闊斧的轉型計劃投放270億美元。
企業有願景有行動,不代表市場必然受落,惟墨守成規肯定做死一世「價值股」。Mary Barra這位女強人在執行上只要有微軟Satya Nadella一半成功,以GM企業價值(enterprise value)僅相當於預估EBITDA 6倍計算(Tesla為65倍),估值只要稍為追近,投資回報已非同小可。舊經濟遇上新氣象,價值股找到增長點,論值博率,買Tesla不如博GM。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貨幣政策難放鬆 周期股宜候低吸 |
上一篇: | 香港股市上日收市統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