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3日
內地在上月舉行第十九屆五中全會,制定未來5年的政策議程,並提出其對未來15年的長期願景。
內地的目標是於2035年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社會市場經濟。主要目標包括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提高至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並顯著擴大中等收入人口;在關鍵科技上取得重大突破,成為全球的創新領導者;建立具有新時代工業化、訊息化、城鎮化及農業現代化的經濟體系;增強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嚴格控制碳排放,務求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以及大幅縮窄城鄉發展差距及家庭收入不均等。
加強自給自足 深化開放
儘管「十四五」規劃的詳情欠奉,但我們認為其將優先考慮「雙循環」發展戰略。至今,關於內地將如何實施該戰略的披露資料不多,但我們將關鍵訊息解讀為在加強自給自足(內需、市場及供應鏈,以及本土創新)的戰略重點上,同時深化開放措施,以提高內地的經濟復原力。
GDP增長標準更靈活
政策強調創新及科技對推動國家發展的重要性。當中包括推動市場改革、加快經濟結構升級;擴大內需、顯著提高家庭收入、縮窄貧富差距及實行「就業優先」政策;農村及農業發展;邁向綠色經濟;以及進一步「高質量」開放等(見附【表】)。我們認為,確保經濟安全已被提升至高度優先的水平,特別是糧食、能源及科技領域。
儘管未有提及未來5年的具體GDP數字增長目標,但我們預計政府將不再強調目標,反而有可能設定更低且更靈活的參考標準。內地正面臨外來挑戰,除了全球化減慢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外,其經濟規模及發展階段也要面對潛在的增長放緩,以致難以從經濟增長與結構性改革之間取得平衡。
我們認為,「十四五」規劃代表着通過「十三五」規劃提出的創新及市場改革,經濟從高增長轉向高質素、更均衡及可持續增長的持續過程,但亦反映主要戰略重點的轉變,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外在及國內環境。
作者為滙豐環球投資管理高級市場策略師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醫療保健主題投資基因組學潛力深遠 |
上一篇: | 期指短線關鍵支持25813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