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1日
大市身處高位碰上美國總統大選,無論哪一方當選也未必有好走勢,筆者10月除了保持一直強調的輕注出手外,近一星期更不知不覺減持股票至近乎清倉,只保留注碼相對低廉的淡股票期權和熊證,迎接下星期的大變。
少作投資令自己落得清閒,若有大件事爆上或爆落,便由最愛大幅波動的期權去應付,若無大事便再重新找位置布局股票,缺點是要犧牲一些「優質股」的低位入貨機會。
經常有人提到資產管理的重要性,筆者認為分散投資不同特性的資產能夠分散風險,前提是你要知道自己在買什麼,並了解其特性與相容度,情況就如煮飯落配料,會令食物層次感更豐富,但落錯材料便隨時破壞整碟餸。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及烹調方法,定時因應時令及自身炒功去變化,便是炒好你的組合之良方。你可以獨沽一味煮到最好,也可以配合多種不同食材來達到平衡,投資策略是相當個人化的事。
應用不同投資工具去管理資產,能令我們多點彈性,每種工具也有其表面與內在的特性,最起碼也要表面上適合你的才可以試用,而要長玩便需要明白其內在或隱藏特性,例如股票期權可以在一段限期內以低成本代替正股,但實際操作上卻可能因為時間值及引伸波幅而達不到預期效果,甚至買中邊也會蝕錢,白白浪費金錢及時間,更因情緒波動影響其他資產的布局判斷,可見是中高手所用的工具。
現在分享筆者在2020年尾對各種金融工具觀點與心得,留意這只是個人經驗與見解,基於你的炒功及喜好,你絕對要有自己一套,我只會提特性重點而不提基礎,大家請自行去網上搜索定義與基本資料。
買股設止蝕 忌短炒變長揸
第一樣當然要說股票,持有股票等同持有該公司一部分,跟搞生意相似,但你賺取的是股息及別人評估公司價值所形成的股價,後者許多時會比前者影響更大。筆者認為,買股票都是為了股價或收息,應該在買入前選擇清楚,並在賣出前保持不變,想兩者都賺的話,很易在持有期產生錯誤判斷。順風順水時沒有問題,只是一旦跌破支持位便會大亂,我們應該只有一項關於目標回報的評估標準,才能決定自己的止蝕位在何處,例如要賺股價的話不要突然變作長線收息,否則很易儲落一大堆炒燶了的「短炒變長揸股」。
分清自己適合玩老牌股或新行業股,再了解自己適合一線、二線、三線或是妖股,筆者喜歡老牌股與新行業股配合,老牌主炒上落或中長線收息,新行業股炒趨勢。基於功力與心力有限,保守的筆者只會玩一線到二線股,要賺更多便靠密密細注玩衍生工具。
債券求穩 莫自尋煩惱
一項資產最好不要有多於兩項的目標,以簡化整個組合的管理。股票持有期以個人目標配合時勢,滿足個人目標便可以賣出,就算是超長線投資也要定立一個目標,不可以只說「我是買長線」便亂買一通,否則又會在不順利時不知道如何判斷去留。賺價類股票與收息類股票要作一個微妙的平衡,收息類要配合你的債券持有比重去達到足夠的定期現金流,再由賺價類的股票去對抗通脹或提升生活質素,比重多少要視乎定期開支、資產總額及當時市場環境,明知大市跌到極之吸引的水位且有大戶圓底收集,還不加多一點賺價類便浪費機會,當然你已經有豐厚資產賺另計。
第二樣要講債券。先了解何謂高息與低息債券,除了要留意大行評級,筆者的簡單定義是有機會還不起錢與還得起錢,即是超高息債券有機會血本無歸,債息與基準利率密切相關,近來4%或以上的可能已經叫高息了,在向銀行借貸也不需要繳付太多利息的時代下,債息超過8%的息口你認為風險會低嗎?筆者偏愛合理的低息債券,3%左右利息看似低,但在「零利率」時代要穩定便要犧牲回報,買債券就是要穩定的現金流,是製造用來作消費的現金流工具,屬於整個組合最不可有大變動的一項,若煩完股票還要煩債券便是自找煩惱。
買債券的簡單方法是判斷一間公司在債券到期前,會不會有財政困難還不起錢的問題,最簡易的選擇方法是找一些業務簡單及大得不能倒的公司。買債券基金可以分散債券風險及有更多選擇,始終單一間極穩健公司也會有極微機會的突發倒閉事件,不過,債券本身已經回報低,扣除手續費便很難賺錢,所以筆者會小心選擇,心目中只有一到兩隻債券基金屬於喜好之列。下回再繼續分享其他工具的心得。
(聲明:所有分享絕對不是投資推介,請以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及該資產風險去作買賣決定,有需要請找專業人事了解及協助。)之一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滙豐銅獅出關 股價再發威 |
上一篇: | 醫療器械業集採時代揀贏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