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0月30日

王冬勝 宏觀遠瞻

亞洲推動疫後全球復甦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陰霾仍籠罩全球,不少經濟活動被迫暫停,造成供給被打斷、需求被抑制,世界各國經濟接連陷入衰退,貿易投資短期內恐怕難以回歸正軌。

何時復甦?我們沒有水晶球。由哪個板塊帶動復甦?我相信亞洲有很大的潛力。儘管亞洲地區經濟增長同樣放緩,但區域內製造、投資和消費需求有能力支撐其經濟復甦,繼而帶動全球。

幾十年來,經濟全球化創造了一個蓬勃發展且高度依賴的國際市場,亦形成了錯綜複雜的生產網絡與全球供應鏈。

歐美恢復供需平衡需時

疫情的爆發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各國採取的防疫措施,導致產業鏈和供應鏈受到阻礙、資源配置斷鏈、市場需求疲弱進一步加劇。

部分東亞國家在疫情基本得到管控後,逐漸重啟經濟、復工復產,但作為需求端的歐美國家疫情仍未看到拐點,即使在經濟恢復後,仍需一段時間才能回復過往的供需平衡。短期內,亞洲將更多的依賴區域貿易、投資、製造及消費需求,形成自給自足的經濟環境,提振經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說明亞洲的前景仍然相當正面。2019年,亞洲對全球成長的貢獻率約為68%;52%的亞洲貿易為區域內貿易;亞洲各經濟體外商直接投資總額的59%來自其他亞洲經濟體;今年一季度,東盟國家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佔中國商品出口的16%。同時,亞洲區域內各國經濟發展水平、階段有着很大的差異,可形成有益的互補。例如,隨着中國邁向價值鏈中高端,越南、印度及孟加拉有望成為勞動密集型製成品(特別是紡織品)的新一代製造中心。

此外,亞洲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正在把這個全球著名的製造業中心轉變為消費重地。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預測,2020年亞洲中產階級人口將達到20億,至2030年將進一步增加至35億。隨着亞洲企業將重點逐漸轉向本地區消費需求,亦將激發區域內貿易額的持續增長。

亞洲經濟體在數碼化的發展速度亦是前所未見,受惠於互聯網和流動支付的普及,區內多國在「互聯網+消費端」領域發展蓬勃。

消費者可用更低的價格獲得更多元化的商品和服務,更為企業提供了進入更大市場的新機遇。顧問公司麥肯錫曾指出,中國在短短10年內,電子商務佔全球總交易額的比例由不足1%,大增至超過40%;而中國銀聯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流動支付佔內地消費者的消費金額不足四成,去年已迅速上升至超過六成。

從製造業中心過渡至消費重地

下一階段,亞洲許多經濟體將關注點從消費側延伸到產業端,鼓勵傳統領域(從農業到零售及物流)更廣泛地採用數字智能的工具。而這部分從簡單,重複的工作中被重新釋放出的勞動力,通過適當的培訓,可以勝任附加值較高的新興職位。

假如亞洲地區希望釋放更大的經濟潛力,各國必須努力通過降低關稅、消除壁壘及繼續促進貿易。區內國家也已意識到貿易自由化對區域發展的重要性,故努力推進區內貿易協定。例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東盟經濟共同體,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等,均旨在促進跨境貿易和投資,便利成員國進入區內幾個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

近年來,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位於亞洲沿海中心的粵港澳大灣區表現更為突顯。大灣區不只是傳統的珠三角加香港和澳門的合作,而是以「城市群」為概念,區域創新為核心,發揮「科技創新中心」、「金融服務中心」和「交通樞紐中心」等優勢,打造一個協同發展、互聯互通、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區域經濟體。

根據滙豐環球研究估計,2025年之前,大灣區的消費市場將會擴大接近一倍,達到8690億美元。本港企業應充分把握大灣區機遇,善用其高科技製造業、與國際緊密連繫的供應鏈,以及資產管理和專業服務的龐大商機。

大灣區加東盟可塑性高

另一方面,如果東盟國家能積極參與大灣區的發展、提升互聯互通,區域內不再只是「亞洲製造,出口歐美」的經濟模式,亞洲本身將成為一個成熟、龐大消費能力的市場,由消費所主導的區域性貿易仍有望創造強勁增長。

我們可能會面臨到一個轉折點,即西方經濟的健全發展將更多地依賴亞洲,而非相反。

全球疫情反覆,國際貿易受阻的狀況短期難以改善,外需可能繼續下降,但如果亞洲各經濟體協同合作,將能夠創造出大於各個國家總合的成果:這個地區不僅將形成由內部驅動成長的良性循環,抵禦外界衝擊,日後亦將帶動世界經濟回暖,增強亞洲在全球經濟的中心地位。

作者為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行政總裁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