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5日
在資產分配的角度來看,一般市場上大部分資金都停泊在債券及股票類投資;相對小眾的則是所謂的另類投資,包括對沖基金、股權基金等。
一般而言,對沖基金投資一些流動性較高的項目,例如上市股票及債券等;股權基金及風險投資基金則投資一些沒有什麼流動性可言的未上市企業的股權,所以對沖基金的表現可以很短期體現,而股權基金則要等企業完成投資並且退出項目,一般都要三五七年不等。
開放型架構較適合
不同的投資年期也同時衍生不同的基金架構, 例如對沖基金一般就是Open-End開放型或者以Evergreen長青基金的形式吸引投資者的資金。投資者也是每年要交管理費,但是贖回的機制比較靈活,以及資金要被鎖死的時間較短。故此在市場暴跌的時候,不少報紙都有刊登什麼基金被大量贖回、AUM暴跌,例如今年3月橋水基金被贖回的新聞就不絕於耳。
其實對沖基金背後的很多客戶也不是什麼專業投資者,遇到大跌市時的恐懼,其實與在街市阿嬸炒股票的恐懼也沒有什麼不同。3月的時候就有不少投資者要求對沖基金進行資金贖回,然後基金賣貨拿現金贖回給投資者,4、5月市場慢慢復甦,投資者又把錢乖乖給回對沖基金繼續炒,所以開放型的基金架構就比較適合。
反之股權基金及風險投資基金就相對少買買賣賣,項目持有期相對較長,因此如果任何基金背後出資者LP突然要贖回,基本上基金很難立即幫你賣掉整個項目,然後分錢給某一個LP。更何況其他的LP也不一定要贖回,所以很多時候股權及風險投資基金都是封閉式Close-end的基金,基金投資者都要被鎖定在基金若干年。雖然有些基金會跟背後投資者訂立協議,當投資者需要贖回時,會盡力在股權基金的Secondary二級市場找新LP接了想退出的LP的份額。
面對目前很多基金都有很大的退出問題,手上一大堆股權沒有機會上市或者賣掉,基金還沒有到期而基金背後的投資者又有壓力要拿回錢的時候,股權基金的投資者LP份額,拿到股權二級市場交易的確是幫到不少忙。惟股權基金或者風投基金就算年期多長都好,總有到期日,基金就算覺得企業還很有增長空間,也因為基金到期被迫賣掉,尤其是一些風投基金,旗下項目其實需要多幾年培育,如果基金能延續幾年的確是好事,因此不少基金與背後投資者開始時都會訂立協議,基金一旦需要延長都有一兩年的走棧位。
最近愈來愈多股權及風投基金甚至參考對沖基金的做法,成立開放型基金甚至長春基金,讓基金可以從退出項目賺到的錢循環放回基金內繼續投資,或者可以靈活退回給想贖回的投資者,同時在基金投資期當中,仍然可以接受新投資者的進入,來彌補中途想贖回的投資者,這樣的操作便沒有其他股權基金年期的限制,也沒有需要太煩惱有些投資者要贖回的問題。無獨有偶,最近本地對開放型基金架構的管制也有一定放寬,能否促進本地股權及對沖基金的吸引度,還要看中美之間的問題會否進一步加深,令香港及香港人繼續做磨心。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科技散戶殺倉 美股變波幅市 |
上一篇: | 股票拆細神話再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