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8月14日

陳嘉汶 ETF觀察

藉ETF博歐洲股滙續雙升

美滙指數最近持續弱勢,主要是歐羅及英鎊走強所致。7月份,美元兌歐羅及英鎊分別貶值約5%及5.5%,由於歐羅佔美滙指數比重逾半,所以其強勢變相是形成本輪美滙下跌的主要「元兇」。

儘管美股三大指數因聯儲局不斷向市場注入流動性,繼續於高位徘徊,惟美元反彈乏力已開始令許多投資者關注歐洲股市的情況。

荷蘭國際集團(ING)全球市場主管Chris Turner稱,買方調查顯示,投資者仍然嚴重超配美股,尤其是科技類股份,並認為歐羅估值較低,正在考慮轉向歐羅區。若然這種輪動發生,預計歐羅兌美元有機會升抵1.25美元。以目前歐羅兌1.18美元計算,意味着仍有近6%的潛在升幅。同時,該行分析師指出,股市投資者尚未真正因歐洲復甦題材而買入。

歐洲股市表現其實不遜於美國,以反映歐洲已發展國家大型及中型股市場表現的富時發展歐洲指數(下稱歐洲指數)為例,由3月下旬「肺疫底」起步至本周三(12日)反彈超過三成;以美元計,更有46%的升幅,拍得住標普500指數期內的51%進賬【圖】。

歐股回升背後,是區內最近公布經濟數據所支持。IHS Markit報告顯示,歐羅區7月製造業PMI自6月的47.4強勁反彈至51.8,為2019年1月以來首度升至擴張區。上月製造業整體回暖,主要受產出和新訂單帶動,其中新訂單創近兩年來首次增長。

IHS Markit首席經濟學家Chris Williamson表示,在強勁需求推動下,歐洲第三季開局非常樂觀,產出及新訂單保持早前的表現。除經濟數據有好轉跡象外,歐盟早前決定設立7500億歐羅復甦基金,相信對支撐歐洲經濟以至企業股價都能夠起到正面作用。

在港上市的領航發展歐洲(03101),是一隻追蹤歐洲指數表現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3月23日觸底至今,累飆48%,與已反映美元貶值因素的富時發展歐洲指數升幅相若。截至6月底,該ETF佔比較大的市場分別是英國(23.6%)、法國(16%)、瑞士(15.7%)及法國(14.9%),而行業比重側重消費品(18.8%)、金融(17.3%)、醫療保健(16.7%)及工業(14.5%),高估值的科技股反而僅佔7.3%。

十大持股方面,當中不乏歐洲大陸上市的老牌公司,如雀巢(Nestle SA)、蜆殼(Royal Dutch Shell plc)及法國奢侈品龍頭路易威登集團(LVMH)等,考慮作多元化投資的投資者,若相信歐羅仍能保持強勢,加上歐洲經濟復甦有望,該ETF應能有效反映上述情況。

信報投資分析研究部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