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日
隨着互聯網及大數據分析技術愈益普及,不少傳統行業也開始被顛覆,能源行業就是其中一個顯著的例子。上兩周本欄分別介紹了美國一些智慧節能企業例如Uplight及Ohmconnect兩家目前走得較快的公司,在數年間透過雲端數據分析、物聯網以及跟傳統電力公司合作,逐漸形成各種有趣的商業模式,既響應全球暖化下節能的大風潮,同時也能帶來持續增長的收入。
面對愈來愈明顯的大蛋糕出現,不少小型初創企業也開始嘗試以不同角度進入互聯網節能行業。其中一家叫Chai Energy的美國企業,過去從微軟的初創加速器及其他當地VC投入了不過200萬美元,便透過對住宅用戶用電習慣作出獨特有效的分析,讓用戶跟隨清楚簡明的指引減低能耗。該初創與電力公司及物聯網設備商合作,讓其透過住戶用電資料,加以分析,並以住戶過去10天平均用電量作為基礎作出比較,來看住戶耗能情況,在執行公司提供給住戶的建議後,有多大的改善。
另外一家2017年創立的三藩市灣區初創企業Leap,就透過互聯網及大數據系統,設立虛擬電站,成為解決電力系統中需求回應(Demand Response)的新力量。
所謂電力需求回應,簡單來說就是當電力需求在特定時段提高,電力批發價格上升,又或新能源突然供應減低威脅電力系統可靠性時,電力公司會用各種方法鼓勵用電方改變其用電習慣,達到減少或者推移某時段的用電量以保持電力供應穩定,並且降低發電成本。
Leap解決電力需求締雙贏
Leap利用各種智能用電設備,例如家中及商業樓宇的智慧恒溫器、電動車充電樁等,當電力需求緊張,電力成本上升時,Leap就受到電力系統需求響應的要求,並透過Leap即時鼓勵旗下的客戶或直接調低已授權客戶的用電設備,來降低某時段的用電量。另外,當一些分散式能源源頭,例如家庭、商用樓宇及廠房上蓋的太陽能發電系統有多餘電力的時候,也可以透過系統把電力賣給Leap再轉售給電力公司。
以上一來一回,用電方既可以節能甚至透過特定高電價的時段賣電賺錢,電力公司也可以降低發電成本及藉着Leap旗下大量用戶的用電習慣及資料來進一步平衡電力系統的穩定性。隨着用戶量快速增長,Leap在2018年從Congruent Ventures、 National Grid Partners拿到240萬美元的種子輪後,今年初更得到Silicon Valley Bank的貸款,以及投資過Twitter、Twilio等獨角獸的知名VC Union Square Venture的820萬美元A輪資金。談及好幾家這行業的美國初創後,下周本欄將為讀者剖析中港有關行業的最新發展。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美滙頹潮的幾點觀察 |
上一篇: | 尋找美元弱勢下投資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