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30日
金融管理局前總裁任志剛早前指出,擔心第三次金融危機可能已經醞釀中。是耶?非耶?筆者不時透過一些市場指標,監察金融市場及經濟最新形勢,例如長短債息差倒掛預示經濟將步入衰退等。始終不同資產價格行為(price action),往往隱藏一些重要訊息,甚至會發出警號,故此,從這些價格行為變化或可以前瞻性地掌握一些新發展。那麼,從最新市場數據或指標是否預示新一輪金融危機醞釀中呢?若是,危機的根源又是什麼呢?
首先,銅金比率按年變化仍高於警戒水平。筆者已多次引用此指標監察金融市場出現震盪的風險(詳見2019年12月5日和2020年2月6日本欄),簡言之,由於銅廣泛應用在建築和工業等層面,銅價變化某程度可作為經濟盛衰的領先指標。黃金則屬於避險資產,每當市場避險情緒高漲,金價多數上漲,反之亦然。故此,銅金比率可以窺探環球經濟大環境及金融市場的狀況。
從歷年銅金比率按年變化可見,每當指標跌至低於-20%,環球經濟多數表現不濟,金融市場亦可能出現或發生某種金融危機,例如,2000/2001年科網股泡沫爆破、2007/2008年金融海嘯和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引致股市崩盤等【圖1】;指標目前雖然已由4月份-38%低位回升,惟截至昨天(29日)為止,仍維持在負兩成門檻之下(-21%),反映發生金融危機警號尚未確認解除。
疫情風險溢價猶在
其次,疫情風險溢價的存在。自今年初新冠肺炎肆虐後,多國經濟停擺、環球股市插水,納指和標指波幅(恐慌)指數(VXN及VIX)均飆升至多年,甚至歷史新高。雖然隨後聯儲局推無限量寬(QE),加上疫情因為封城(lockdowns)曾有所緩和,帶動股市從低位顯著反彈,波幅指數也由高位徐徐下滑【圖2】,然而,尚未重返疫情爆發初期時的較低位置(這相當於2019年徘徊區頂部,約25%以下水平),即市場迄今仍然存有筆者早前提及的「疫情風險溢價」,意味投資者對美股後市發展仍有一定的戒心或一份隱憂,尤其近月來美國及多地肺疫新增確診數字再度重拾升勢。
經濟V形反彈機會渺茫
第三,環球經濟不確定性指數維持高企。環球多國6月、7月逐步解封後,疫情再次出現新一波大爆發,尤其美國,導致封城限制的州份再次上升(見7月22日「信圖分析」),進而令美國以至環球經濟前景再度蒙上陰影。
事實上,從新聞大數據編製而成的「環球經濟不確定指標」,年初以來便明顯飆升,雖然最新6月份數字有所回落【圖3】,這或許與經濟開始解封有一定關係,惟數字並未反映近日疫情再度惡化的情況。值得留意的是,以往「環球經濟不確定指標」急升並處於周期頂部,金融市場或環球經濟往往陷入危機或震盪中,目前這指標亦正正處於此狀態,故後市發展爆發新一輪金融危機可能性不容抹殺。
順帶一提,年初疫情爆發後不久,市場曾普遍預期經濟將出現V形復甦,企業盈利收縮甚至虧損情況於明年將否極泰來。不過,隨着病毒變種、疫情反覆,市場已愈來愈少人相信經濟能V形復甦,取而代之是W形或L形的軌跡。從近期疫情發展來看,人們生活或許要與疫情共存一段頗長的時間,經濟須較原先估計更久才可復元,間歇性封城或許成為較長期的政策。明年不少企業能否扭虧為盈仍然存在很大不確定性,股市V形反彈與經濟W或L形狀態能否永續下去呢?
最後,環球負債息數量再次逼近歷史高位。隨着過去數年多國央行實行低息甚至負息政策和量寬,市場息率早已壓至接近零,甚至負息水平。
根據彭博數字,截至昨天全球負債息總量高達15.5萬億美元,已超越今年初約14.6萬億美元高位,且逐步逼近2019年底的16.8萬億美元紀錄新高【圖4】。不知是巧合,還是資金成本過分低廉令海量流動性在市場流竄,每次負債息總量顯著攀升至周期高位時,隨之而來的便是股市嚴重的震盪。例如,2015/2016年股市崩盤、2019年回購息率抽升(美元荒)和今年初疫情爆發引發股市下瀉。故此,負債息總量再次急劇上升,慎防稍後金融市場尤其是股市出現大範圍的崩盤。
總括而言,從銅金比率按年變化維持在負兩成警戒水平之內、疫情風險溢價揮之不去的資產價格行為,加上環球經濟不確定性指數和全球負債息總數量持續反覆上升,在在反映當前金融市場仍然處於相對脆弱狀態。且從歷史角度看,上述指標的表現,稍後出現金融危機或震盪的風險確實不輕。
充裕流動性難再挽狂瀾
若然金融危機正在醞釀,危機的根源又是什麼呢?美元崩盤?還是其他導因?具體內容留待下周進一步探討,惟正如筆者分析,若然股市再出現熊蹤或金融市場爆發新一輪危機,源頭將並自非靠流動性可以解決,因為在目前聯儲局無限量寬政策下,流動性緊絀已經不再存在(最低限度短期如此),這一點從目前反映市場流動性狀況的指標,處於安全水平可找到端倪【圖5】。反而,異常充裕的市場流動性,卻令金融市場變得脆弱、波幅擴大,隨時引發新一輪金融危機。
信報投資分析研究部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撈底資金充足 A股反彈成交增 |
上一篇: | 金甲蟲贈言:投資投機皆可 迷戀膜拜愚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