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7月9日

John Mauldin 前沿思考

全球化增黑天鵝威力 衰退難急彈

美國在7月4日慶祝國慶日,紀念1776年從大英帝國獨立。諷刺的是,目前新冠肺炎席捲全球,美國難以獨善其身,阻止病毒從外地入侵;多國下令封城,跟盟國及貿易夥伴暫時斬纜,嚴重影響經濟。

每當爆發疫情,後果必定嚴重,只是無人在去年「貼中」今年大禍臨頭,這讓筆者想起吾友塔利布(Nassim Taleb)在2007年推出的經典作《黑天鵝效應》(The Black Swan)。《黑天鵝效應》面世之時,2008年金融海嘯及經濟大衰退(Great Recession)正在發酵,當時筆者預計經濟衰退將至,心知大事不妙,但不能預見災難詳情。本周筆者將節錄2007年對《黑天鵝效應》的書評,然後反思當前問題。

身處極端誤認作平穩

何謂黑天鵝?塔利布解釋,歐洲探險家在十八世紀發現澳洲前,由於歐洲人所見的天鵝全是白色,所以認定天鵝只有白色品種。直到探險家踏足澳洲,目睹當地的黑天鵝,才改變對天鵝的認知。所以數據僅涵蓋白天鵝,不代表黑天鵝不存在。黑天鵝隱喻那些不能從現存數據預測的事件或發明,但這類意外事項一旦出現,將對社會或市場帶來令人驚訝兼意想不到的後果。

塔利布在書中抨擊社會科學,批評社會科學家愛用高斯鐘形曲線(Gaussian bell curve)來「證明」本身論點正確,認為一切必須跟曲線一致。在這個齊齊整整的鐘形曲線世界,遠離中心的事件空間極少。塔利布把世界分為兩個領域,一種名為平均斯坦(Mediocristan),內有白天鵝、鐘形曲線等意料中事;另一種稱作極端斯坦(Extremistan),內裏一片混亂,包含分形幾何(fractal geometry)、冪律(power law)及黑天鵝等意外之事。

平均斯坦跟極端斯坦並非「邊界」分明,若混淆兩者,將面對可怕後果。如果處身平均斯坦,就可假定毋須憂慮危險;一旦闖入含糊的邊界地帶,便難保安全。而且在暢通無阻下,人往往愈來愈深入極端斯坦,卻自以為仍身在安穩的平均斯坦,於是面臨重大麻煩。

塔利布表示,大家總花時間於閒聊,聚焦於已知兼重複的事物。可是,現實世界跟這種慣性思維恰恰相反,充斥極端、意外及難以置信之事。所以應視極端事件為起點,不能列為例外,把它掃進地氈刻意隱瞞。塔利布更大膽認定,儘管世界不斷發展進步,未來將愈來愈難測,人類本性及社會科學看來「合謀」掩蓋事實。

科技發展速度超想像

塔利布指出,被問到當前三大對世界影響最深遠的科技,民眾的答案通常是電腦、互聯網及鐳射系統,這3種科技在研發時,全屬無計劃的意外事,使用初期也無人欣賞,可稱得上是黑天鵝。類似的政治事件、戰亂或瘟疫,亦可撥入黑天鵝名單。

世界較大家所想複雜得多,問題在於大部分人對此懵然不知,並傾向以為未來一切如常,不會出現黑天鵝。

然而,筆者數年前引用美國未來學家庫茲韋爾(Ray Kurzweil)筆下2000年巨著《奇點臨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書中點出隨着科技加速發展,改革步伐亦隨之加快。人類累積數以萬年經驗,才發明出火把、尖銳器具、輪子等首批科技。在古代,就算千年悠悠過去,也難以察覺科技的進步。然而,踏入公元1000年,科技急速發展,每隔一至兩世紀出現範式轉移(paradigm shift)。到十九世紀,科技發明超越過去900年;步入二十世紀,人類急速改革,首20年的科技變革已跨越十九世紀。目前每隔數年經歷範式轉移,萬維網(World Wide Web)在1989年才告面世,現在已經不可或缺。

庫茲韋爾指出,目前範式轉移率(即科技發展總速率)每隔10年翻倍。換言之,二十一世紀的科技發展速度,相當於過去200個世紀的總和,未來不會一切照舊。

作為7子之父,筆者常常用「因為這樣」來敷衍子女的提問。美國信貸市場出現黑天鵝,市場把一切歸咎於「因為」次級房貸貸方理財不善,導致金融機構面對壞賬壓力,無疑乾手淨腳。但筆者認為,所有問題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就算當局神機妙算,在信貸市場「爆煲」前5年,立法禁止承保不良按揭,基於人類貪念,加上出現市場穩定的錯覺,另一種金融市場亦會出現泡沫、引發危機。換句話說,問題往往「因為」多項事件互相影響而浮現。

所以,庫茲韋爾在著作批評科學家經常濫用「因為」,歷史學家誤用此詞,導致人類這種尋求解釋的動物,傾向認為所有問題自有其明確成因,然後挑選最明顯的源頭來闡釋問題。可是,問題往往難以解釋,不一定存有顯而易見的成因。

此外,人往往認定黑天鵝糟糕,其實世上也有好的黑天鵝,帶來正面的作用。塔利布亦在著作指出,就算陷入紊亂,未必一定災難連連,因此大部分問題可能僅來自一小撮黑天鵝,人類得以享受較長的安穩期。

聯儲局總靠「開水喉」

筆者以1989年、1998年、2000年及2008年金融危機為例,出事前美國經濟相對穩健。儘管「爆煲」後亂作一團,聯儲局總會「大開水喉」,為經濟注入流動性。預計面對這次經濟危機,聯儲局勢必照辦煮碗。然而,筆者一再指出,每當聯儲局實施新政策,總會愈來愈偏離軌道,最終跟原意相距甚遠。

聯儲局自2001年初開始放寬貨幣政策,當時聯邦基金利率為6.25厘,誰料在短短日子,利率下調至1厘。然而,聯儲局減息,意味察覺到經濟轉差。減息政策何時止步?無人知曉。當年信貸市場需要一段時間才能令按揭問題消失,戰後嬰兒潮一代眼見樓價不斷下跌,家財一再「縮水」,憂慮退休生活,意識到必須節衣縮食,盡量減少消費,於是經濟衰退來襲。

不過,筆者重申,問題並非在於市場缺乏流動性,而是失去信任,投資者只願押注於具有百分百信心的投資。

經濟受創必須經過「康復期」才能復甦,之後一切回復正軌,這種經濟周期一直循環不息。總有金融市場產生泡沫,最終泡沫爆裂,衍生新的黑天鵝事件。繼2007年後,2020年黑天鵝再現,反映黑天鵝無處不在,只是有些黑天鵝破壞力更加驚人。

塔利布在《黑天鵝效應》論及全球化,他指出,全球化不一定是好事,可能產生連鎖脆弱性(interlocking fragility),降低波動性,帶來穩定的假象。人類從未遇過全球經濟面臨崩潰的威脅,金融機構不斷合併,由一小撮巨型銀行支配,目前幾乎所有銀行息息相關,金融生態由龐大、「亂倫」兼官僚的銀行主導,這些銀行運用高斯鐘形曲線來衡量風險。當一間銀行倒下,就會出現骨牌效應,全部應聲倒塌。

銀行業合併缺多元化

塔利布認為,銀行業漸趨集中化,無疑削減金融危機引發機會,可是,一旦金融危機爆發,將波及全球,重創經濟。原本金融生態多樣化,小型銀行百花齊放,信貸政策各別。如今銀行運作框架日漸一體化,每間經營模式大同小異。儘管銀行體系倒下機會下降,若發生事故,後果令人膽戰心驚。塔利布預計,金融危機將會減少,但破壞力驚人得多。只是愈罕見的事件,愈難預測其發生的機率,意味人類對可能引爆的危機所知少之又少。

所以,筆者認為這次危機難以迅速復元,因為疫情對經濟造成重大破壞。但筆者深信終有否極泰來的一天,經濟將緩慢地復甦。即使未來挑戰重重,既然當年美國為獨立之夢奮戰,終在1776年得償所願,只要美國人發揮祖先大無畏的精神,依然能排除萬難。

作者為著名投資分析專家,其《前沿思考》(Thoughts from the Frontline)是目前全球發布範圍最廣的投資通訊,擁有過百萬讀者。John Mauldin擁有極強洞察能力,擅長解構複雜的金融現象,每周對華爾街、全球金融市場和經濟歷史提出精闢見解,並與擁有6人分析員團隊的Mauldin Economics,一同把John Mauldin對宏觀經濟的幾十年分析經驗結合各大行的投資建議,為投資者精挑細選出投資機遇,並在網站https://www.mauldineconomics.com刊出。

《信報》為大中華區唯一刊載John Mauldin投資通訊的中文媒體,內容由《信報》翻譯。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