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9日
從2008年爆發金融海嘯後,聯儲局不斷干預市場運作,力度及覆蓋面愈益增大,也樂此不疲,最終導致曾名震全球的英國對沖基金Man AHL Diversified Futures Ltd從盛轉衰,此基金從1996年至2008年未曾虧損,平均錄雙位數回報,遇上股市大熊市或大跌市表現更佳,發揮對沖基金的真正效用,吸引大量資金流入此基金,股價與風頭一時無兩,並成為全球最大對沖基金經理之一,表現十分亮麗。
由於Man AHL的投資策略依賴金融科技系統追蹤趨勢,豈知聯儲局不斷干預,令追蹤趨勢系統失效,更造成過去10多年表現各有升跌,不能再被稱為「不敗基金」,管理的資產亦縮減。筆者大膽估計,今年許多對沖基金因聯儲局不斷干預而導致表現欠佳,加上備受新冠肺炎影響,現時號稱對沖基金之王的達里奧(Ray Dalio),旗下旗艦對沖基金Alpha II至今年5月底竟然錄得逾20%虧損!
跟儲局對着幹自討苦吃
從金融海嘯起,基金經理的勝或負源於其相信聯儲局的能力,隨着聯儲局締造美股牛市長達12年之久,推動道指從6000多點飆至近30000點,升幅約4倍,表現出色,客戶因此不斷增加投資,閣下持有組合或資產也持續升值,基金經理的表現費當然非常豐厚。如對聯儲局缺乏信心,回報便隨之大打折扣,若然跟聯儲局對着幹,更可能死無葬身之地!
現時疫情仍未受控,示威事件、中美摩擦、美國雙赤飛升,聯儲局仍然全方位及加大力度干預,倘若稍有差池,恐怕全球對美國金融體系信心下跌,後果堪虞。
A股是蠻牛、瘋牛、慢牛或水牛?
2015年A股大時代的慘痛經驗仍然歷歷在目,中央政府在7月7日(本周二)已不斷呼籲股民,切勿忘記當年的教訓,但投資者依然善忘,幸而中央政府亦已累積較多經驗,協助減緩股市「瘋牛」帶來的風險。
A股「水牛」剛起步
中央政策成為未來A股最重要的拐點,猶如美國經濟必須視乎聯儲局的政策及措施。現時中國與美國同屬強勢政府,中央現正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包括中美矛盾愈來愈尖銳、第二波疫情亦步亦趨、近期暴雨成災等,均嚴重影響中國經濟,故估計內地將推出更多政策支持經濟、股市、房地產等,從而帶動內需與經濟發展。筆者相信,今次A股牛市只是剛剛起步而已。
猶記得2005年A股最低點為800多點,筆者曾在2005年6月16日於本欄以「A股勢將踏入牛市」為標題,向大家闡述A股牛市將開展,至2007年A股上升至6429點,升幅達7倍;許多高Alpha的股份更上升逾20倍!
按2015年大時代股市熔斷之經驗,當時A股上升至5178點見頂,今次筆者相信A股有機會突破2007年高位以上才見頂,且應屬較健康的牛市,但筆者認為今次A股牛市應稱為「水牛」!
綜觀中美股市,除個別新經濟股或內需股外,許多企業盈利表現欠佳,現時中美所推出的政策卻造成資金泛濫,加上處於低息環境,推動股、債上升,相對較落後的中港股市也因處理疫情較美國為佳而進一步吸納資金。
今次A股與2015年大時代的滬市融資餘額有所不同,現時約有6000億人民幣,跟2015年約1.5萬億人民幣相距甚遠。現時股票投資者數量高達1.63億人,較2015年底大牛市時大幅增加64.65%,假設每位散戶融資或孖展的資金與2015年相同,估計滬市的融資餘額需達19萬億至20萬億元人民幣才回復2015年水平,與「爆煲」尚有一段頗長的距離。
目前國內推出新三板改革,新三板在這數年間共有8000多家企業上市,較滬、深花30年才只有3000多家更放異彩,現時容許在新三板精選部分龍頭企業成為預科班,經過1年符合條件便可轉往上交所及深交所的創科板上市,激活國內股市上市機制,類似過往美國納斯特交易所擔任紐約交易所的預科班角色,後來許多科技股留駐於納指上市及茁壯成長,不需到紐交所上市。
除此之外,內地開放予外資的QFII及RQFII早已取消投資額度限制,配合美股已大幅反彈,納指也屢創新高,可惜美國出現第二波疫情及不斷擴大,美股及實體經濟的差距因而愈來愈闊,部分國際投資者在美國減磅套利,並把資產配置至亞洲,尤其是中國,而且近期中港經濟數據表現良好及優於預期,預料A股中長線應走俏,各位宜考慮增加投資及作出相關部署。
聲明︰作者為香港證監會持牌人士,沒有持有上述所提及的證券。
東驥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全球化增黑天鵝威力 衰退難急彈 |
上一篇: | 用經濟學做眼睛看移民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