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0日
近日美元和美債等避險資產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回調,反映市場對避險需求減弱,風險胃納再次回升(即Risk On)。
由17種對風險胃納變化敏感資產,包括個別股指、國債債息和黃金等資產編製而成的「環球風險胃納指標」(註:指標上升,代表投資者願意持有風險資產,即Risk On;反之Risk Off),由3月16日低位(這位置與多國/地區股市見底時間接近)開始出現V形反彈,反映自3月中旬開始,投資者風險胃納開始逐步改善,由深度Risk Off逐步Risk On過來。
風險胃納指標稍越楔形頂線
踏入4月下旬、5月初後,風險胃納指標終於收復下降楔形形態的底線位置,隨後節節上升。在經濟逐步解封利好消息下,投資者對經濟前景轉趨樂觀,使風險胃納指標進一步飆升至稍稍高於楔形的頂線位置【圖】。
值得留意的是,自2018年第四季至今,環球風險胃納指標便反覆回落,而且大部分時間受制於這個楔形形態內,迄今亦未能擺脫一頂低於一頂的形態。目前此指標已升抵楔形頂線位置,短期不排除如去年底般稍稍升穿楔形頂線,若然最終無法升越-100水平,扭轉一頂低於一頂,反而如今年初般再度跌回楔形之內反覆探底,就意味過去近兩年以來投資者風險胃納收縮的方向未變,環球股市可能再度出現極速「牛轉熊」的市況。
當然,若然這風險胃納指標可以升越-100水平,擺脫一頂低於於一頂的頹勢且節節上升,即環球央行放水行動很可能已催生了一頭瘋牛。至於為何是瘋牛呢?稍後再作解說。
信報投資分析研究部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香港股市上日收市統計 |
上一篇: | 高處畏寒輪動炒作板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