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30日
筆者在4月29日接受CNBC訪問,談到香港和內地銀行業前景,還有國內石油、燃氣、船運、鋼鐵等行業走勢。大部分內地及香港銀行股已陸續公布業績,本港銀行業業績一如預期,尤以滙控(00005)盈利倒退令人失望,更於疫情未完全結束前不派息、不回購股份及不裁員,故未能節省成本。
香港畢竟佔滙控盈利比重88%,雖然面對社會運動及新冠肺炎事件,作為本港龍頭企業,滙控香港盈利跌幅最少,只有12.5%;恒生銀行派息率只下跌20%,表現已非常不俗。奈何現時利率頗低,銀行息差收入減小,壞賬或因疫症增加,幸而短期疫情得以改善,可惜社會活動故態復萌,日後傳統銀行更面對虛擬銀行加入競爭行列。
內地銀行股表現沒有驚嚇,不良貸款率增幅維持不變,盈利保持單位數增長則缺乏驚喜。現時全球處於低利率,不少高息股更因疫情降低派息率,倘若內地銀行股仍維持現時高派息率,必可吸引香港及全球高息股追求者,包括高息股基金的份額。
航運鋼鐵石油股可吼
隨着內地疫情於3月份陸續受控,現已積極恢復經濟、商業、消費及其他社交活動等,預料次季復甦力度應非常強勁,且看五一黃金周的數據引證,從前景及派息率而論,內地銀行股優於香港銀行股。
早前累跌甚深的航運股、鋼鐵股、石油股亦可留意,由於預期經濟逐漸回復,相信部分大幅下挫的周期性股份應從低位反彈。其中航運股因全球貿易緩慢恢復外,不少油輪可供儲存石油,鋼鐵、鋁、銅等企業受惠復工和政府利用基建、房地產及汽車業帶動經濟增長,往後反彈幅度應不錯。
大部分周期性股份因預期經濟復甦而從低位反彈,跌幅愈深、反彈幅度愈凌厲,值博率較高。其他高增長股如科技股、醫藥股及生化科技股,股價因疫情幾乎全部沒有下跌,反而屢創新高,也不屬周期性股份,但如今股價已不再便宜,相信短期資金從增長股獲利後,可能流進跌幅較深的周期性股份,如銀行股、金融股、航運股、石油股、資源股、零售股、航空股、郵輪股、汽車股等。
宜月供周期性股份
當這些周期性股份反彈至短期高位時,或因次季經濟及企業盈利等數據欠佳而出現調整及再次探底,若疫情真的受控及不爆發第二波,屆時周期性股份或再度上升,短期升幅可能多於增長股!
捕捉這些周期性股份的低位絕不容易,各位宜利用平均成本法或月供等方式捕捉這些投資機會,又不懼怕彈盡糧絕,在這數月頻密地收集,待疫情真的過去,相信不少周期性股份將有機會累積可觀升幅。若缺乏時間挑選股份,各位亦可以透過月供行業基金投資,一旦周期性股份或行業基金因疫情逐漸緩和而回升,各位不會錯失獲利良機。
各位亦可留意新興市場基金,不少新興市場貨幣兌美元早已累跌頗多,加上股市大挫,一旦全球疫情改善,美元拾級回落,或可同時賺取股滙升幅。
全球新冠肺炎感染人數逾310萬,美國確診累計突破103萬,死亡人數超過越戰時期;疫情卻沒有阻止美股三大股指5天平均接近5%升幅。但各位必須向前看,疫情導致全球失業率飛升、儲蓄率增加及消費信心大幅下滑等,按最新數據,美國諮商會消費者信心指數下降至86.9,創下2014年以來新低。
美股近1個月以來平均反彈約13%,走勢與2月初A股類似。市場流動性極度充裕、信用市場急跌後修復及疫情出現短期改善等,多項因素推動技術性反彈。以目前情況而言,美股的市場風險溢價已明顯回落,許多市場分析也認為,現時美股P⁄E值被高估,尤其是科技板塊!
除了目前面對諸多無法計量的基本面風險外,美股或將面對更多下行風險敞口(Risk Exposure),三大風險正不斷發酵︰
1. 油價暴跌令頁岩油企業債務風險急升和不斷出現的破產案例,現時石油還沒有進入供需開始平衡的轉折期,短期油價的不確定性仍很高,幸好本周油價下跌,似乎沒有為股市帶來震盪;
2. 停工停產造成的家庭消費減少、房貸違約和企業現金流斷裂;
3. 疫情長期化導致經濟復甦進度慢於預期。
中國復產、復工及復課如火如荼,而且此前因疫情防控遏抑許久的消費慾望,料將於「五一」小長假體現。相較美股,A股近一周錄得0.6%跌幅,但長遠而言,五一中國市場或將迎來「報復性」消費,利好國內酒店及旅遊板塊等一系列消費行業。
另外,中國將於5月22日召開兩會,開會前預期利好消息或能支撐A股表現,但必須注意伴隨而來的環球各國及企業等降級風險,有機會影響債券等一系列評級掛鈎的金融資產。
聲明︰作者為香港證監會持牌人士,持有滙控。
東驥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30天免費閱讀】拆解香港高油價原因 |
上一篇: | 租金頑固不等於地產霸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