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3月18日

梁天卓 經濟3.0

英國「群體免疫」政策的社會成本

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上周表示,由於現時疫情基本上已無法完全消滅,英國政府決定進行近乎無為而治的「佛系」抗疫政策:政府不會再為病人追蹤接觸史,亦只會為已送院的病人做測試;同時學校不會停課,政府只會呼籲有病徵的人自我隔離,以及年老人士盡量留在家中。

理論上有可取之處

消息一出,四處嘩然。不過,一向推崇無為而治的友報老闆施永青卻獨排眾議,認為這近乎所謂「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的政策實有其可取之處:「香港式的禦敵於門外的抗疫策略代價沉重,遲早攬炒,不一定為外國所採用。如果其他國家不願意堅守這條防線,病毒勢將從四面八方倒灌香港,導致香港亦不得不棄守自己原先的防線。英國是最先明確表態,會棄用禦敵於門外策略的國家,而是讓人民有機會接觸病毒,讓人民自己的免疫系統去學習應付病毒,當大部分人都建立起免疫能力後,病毒自然無法繼續肆虐。」

我是施老闆專欄的忠實讀者。這不是因為他的觀點我都認同,而是因為他的「C觀點」很多時候都與眾不同。即使最終他的看法錯得離譜,但起碼都會是錯得有趣,為同一事情提供一些不同的角度。是的,正如施老闆所言,「群體免疫」在理論上的確有其可取之處。我亦為此問過我一位研究傳播疾病的經濟學同事,他多年前曾經研究過有關「群體免疫」的可行性,最後卻認為對於一些傳播力高、死亡率又不低的病症來說,其社會成本實在太高。

政策成本達9.5萬億

「群體免疫」政策的社會成本之一,是因政策感染疫症後死亡的人命損失。要量化這人命損失,經濟學行內多會採用「統計生命價值」(Value of a Statistical Life, VSL)這一概念。由於我未能找到有關英國人的「統計生命價值」的研究,我從一篇學術論文找來不同年齡層的美國人在2000年時的「統計生命價值」來估算「群體免疫」政策的成本【註】。

在作估算時,我作了幾個假設:首先,由於該論文並沒有為最低和最高年齡層的「統計生命價值」作估算,我假設這些組別的「統計生命價值」較其最接近組別低一半;另外,由於英國人的平均收入較低,我假設英國人的「統計生命價值」亦較低。還有,由於論文估算的是2000年的金額,我再假設這20年的通脹大約為50%;最後,我再在不同報道找來不同年齡層感染病後的死亡率。

根據專家指出,「群體免疫」政策需要六成人染病才可有效(還要假設染病後可以免疫),我以此作估算,那麼這項政策的社會成本最少是1.2萬億美元(約9.5萬億港元),其中45至70歲因新冠肺炎死亡帶來的成本就最高,而80歲以上的亦不可忽視【表】。

當然,這只是「群體免疫」政策的社會成本下限,因為我還未計算大量病人出現令醫療系統崩潰的可能(即武漢和意大利的情況),以及其他新冠肺炎可能帶來「即使唔死都一身潺」的長期影響。

雖然不採用「群體免疫」政策死亡不會是零,但其他如封城或大量隔離的措施可以在短期內減低死亡數字,以時間換取疫苗,在目前的情況下應該成本低得多。難怪即使「群體免疫」如施老闆所說有其理論上的可取之處,約翰遜面對這樣洶湧的群情也不得不作出退讓。

維克森林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

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

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註:Eldy J.E. and W.K. Viscusi(2008): "Adjusting the Value of A Statistical Life For Age and Cohort Ef-fect,"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90(3), pp. 573-581.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