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3月11日

曾國平 經濟3.0

稅在瘟疫蔓延時

理論問題:政府要開徵新稅,選擇適當的時間重要嗎?若果遇上經濟不景、時局不穩,新稅會否帶來更大壓力?實際觀察:日本去年第四季GDP按季年率(annualized)下跌7.1%,結束一連四季的經濟增長,創下2014年以來最大跌幅。無獨有偶,兩次大跌都是增加消費稅之後出現,分別是現在比當年情況更惡劣,至少多了一場新冠肺炎。

淡市推空置稅增金融風險

探索新稅時機理論的另一個機會,可能在香港。去年9月政府就空置稅(正式稱為額外差餉)相關條例草案刊憲,至今仍有待立法會通過。另外,預算案公布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接受外媒訪問時表示,不排除開徵銷售稅。一種勢在必行,一種尚在構思階段,兩種新稅在今時今日出現會有什麼效果?

由於整理困難,差餉物業估價署公布的空置率數據一向滯後,2018年比率為4.3%,比2017年的3.7%高。中美貿易戰、社會衝突加上疫情,在3個沒完沒了的衝擊下,香港經濟難有起色,後來的空置率相信會繼續上升。對的,在訊息費用之下,買家賣家尋覓對方,一如勞動市場,時刻都有一些閒置資源。例如豪宅由於太過特別,不似一般單位的大同小異,配對比較麻煩,是以空置率較高。

根據歷史經驗,樓市在經濟下行之時,這種配對也特別困難,發展商貨尾增加,空置率跟經濟周期朝相反方向走。一直有所謂囤積居奇之說,指發展商有樓不賣是在托價,實情是一手樓買賣量跟落成量相距不大,唯有在經濟差之時買賣追不上去。發展商歸根究柢只想賺錢,空置單位有其利息成本亦要冒樓價下調風險,除非發展商短期內沒樓可賣沒地可投可以慢慢散貨,否則發展商其實有動機把空置率壓低。

在空置率高的時候實施空置稅,亦即在交投疲弱、樓價下調之時踩多一腳,迫發展商在逆境加快出貨,是無端端增加香港的金融風險,為本來相當穩陣的樓按市場製造危機。至於在樓市造好、成交量大時推行空置稅,僅會出現發展商把空置稅轉嫁給業主的情況,相比之下是較安全的時機。

至於銷售稅,有趣的地方在於徵稅的預期,會鼓勵市民及早消費。日本情況正是如此,連番加稅導致零售數據大上大落。若果時間準確,在香港消費低迷之時宣布徵稅,便能造成先使未來錢的效果,減低經濟波動。因此,宣布銷售稅的最佳時機是在經濟差之際,再等待經濟轉好正式徵收。

執行政策時間難掌握

當然,以上只是理論推測,政府實際執行的財政政策,時間根本不能掌握,立法程序加上政府本身的官僚延誤,政策往往在錯誤的時候推出,徒為經濟增加波動。

就像剛才提到的空置稅,輿論最關注的時候,正是樓市處於高位,同時空置率亦在低點,到了立法在即的今日,經濟卻遇上一連串的不幸,情況尷尬。

兩種新稅,理論上都有合適推出的時候,但實際上推行起來很容易生不逢時。在香港經濟前路未明之時,還是不要為市場添煩添亂吧。

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美國維珍尼亞理工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http://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