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3月5日

徐家健 經濟3.0

預算案房屋政策大失預算

新冠疫情,令市民深切體會到《基本法》第5條:「香港特別行政區不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

不是嗎?一罩難求之下,政府竟以公開招標「價低者得」方式採購口罩,實際效果儼如堅守積極不干預原則。於是,馬照跑、罩照搶。

全靠四大地產商先後「共襄善舉」,有的向基層市民派發口罩,有的更把口罩捐給負責管理香港公立醫院及診所的醫管局。

即使在非常時期成為「戰略性產品」,口罩的採購及分配都由資本家一手包辦。由罩照搶到罩照派,口罩業大有國退民進之勢。是的,採購或生產口罩都不是政府的比較優勢(comparative advantage)。

新冠疫情,亦令市民把今年《財政預算案》的焦點放在派錢一萬,而忽略了預算案其他重要的內容。今天我想討論的,是與口罩政策可比的土地及房屋政策,因為建造房屋亦不是政府的比較優勢。

公私樓供應變成五比五

關於土地及房屋問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今年《財政預算案》中先提到,政府會透過賣地計劃、鐵路物業發展、私人發展及重建項目、土地共享先導計劃等,增加短中期的公私營房屋供應。至於具體的公營房屋供應量,預算案這樣預測:「按最新預測,在2019/20至2023/24年度的5年內,公營房屋總建屋量合共約為100400個單位,當中包括約74400個公共租住房屋及綠表置居計劃單位,以及約26000個其他資助出售單位。」

而私營房屋的供應量:「私營房屋方面,估計2020至2024年私人住宅單位的每年平均落成量約為19000個,較過去五年的平均數增加約25%。」

換句話,平均每年20080個公營房屋單位及19000個私人房屋單位,即公私營房屋新供應的比例近乎「五比五」!

「七比三」如「八萬五」消失

2018年底運房局公布《長遠房屋策略》,其中一項重大改革是公私營房屋供應比例由「六比四」調整至「七比三」。

根據當時推算,往後十年期的總房屋需求為44.5萬個單位,公營房屋單位供應目標為31.5萬個,私樓單位供應目標則為13.5萬個。又換句話,假設每年單位供應目標一樣,年多前政府定下的每年房屋供應量目標,公營和私營房屋分別為每年31500個和13500個。

問題來了,說好了的每年31500個公營房屋單位目標呢?最新預算案預測的每年20080個公營房屋單位,連目標的三分二也沒有!每年19000個私人房屋單位,卻比13500個的目標超出四成。其實,根據「六比四」的一貫政策,每年公營和私營房屋的目標分別為27000個和18000個,即公營房屋供應依然不達標,而私營房屋供應則稍稍超額完成。再換句話,今年的《財政預算案》,其實默認「七比三」的公私營房屋供應比例已像當年的「八萬五」一樣不存在!

翻查紀錄,其實自2015/16至2018/2019年度,公營房屋供應單位平均每年不足18000個,根本連「六比四」之下的目標也達不到。相反,私營房屋供應單位自2018/19年度起已經能夠達標。把比例調整至更具社會主義的「七比三」,私營房屋供應要達標更是綽綽有餘,公營房屋供應離目標卻只會更失預算。

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從口罩供應到房屋供應,香港地都是資本家最靠得住。

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

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及資訊經濟計劃附屬學者

http://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編者按:徐家健教授最新著作《經濟學說藝術投資》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