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2月29日

John Mauldin 前沿思考

美國青年求變無望 轉撐桑德斯

執筆之時,自稱「民主社會主義者」的美國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在民主黨總統初選支持率領先,那麼多美國人支持他,當然事出必有因。民調機構昆尼皮亞克大學民意調查(Quinnipiac University Poll)上周發表民調結果顯示,18至34歲的民主黨黨員,逾34%力挺桑德斯。與此同時,民調機構Harris Poll去年進行調查,38歲以下成年人逾一半寧願活在社會主義國家。

筆者深信,這批年輕人並非真的信奉社會主義,而是渴望改變。他們抱怨無論怎麼努力,作出種種犧牲,依然無望改變現狀。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格萊澤(Ed Glaeser)認為,青年視社會主義為「超級重新洗牌」(hyperredistribution),僅在意把生產的成果重新分配,對如何控制生產方式不感興趣。

桑德斯選情跟2016年的特朗普相若,兩人均是所屬政黨的「外人」,拉攏備受忽視的選民。特朗普最終贏得上屆美國總統選舉,今屆可能由桑德斯報捷。但短短4年間,美國由商人特朗普執政或轉為社會主義者桑德斯掌權,反映社會正醞釀更嚴重問題。

貧富懸殊 社會主義抬頭

由於政治選舉未能化解經濟困局,很多人對現狀感到沮喪。筆者預計,至少未來3屆美國總統選舉將出現循環,極左候選人當選後,下屆輪到極右候選人跑出,直到「大重置」等劇變湧現。

本周探討美國青年擁抱社會主義的原因。筆者這一代把社會主義跟蘇聯畫上等號,美國人被灌輸蘇聯是死敵,隨時向美國發射核武。雖然核戰危機慢慢解除,但筆者同輩對蘇聯敵意不減。1974年一項調查顯示,介乎25至34歲的美國人逾四分之一不滿「美國危機地靠近社會主義」。

不過,米塞斯研究院(Mises Institute)一篇文章,解釋為何目前一半美國年輕人情歸社會主義。文章稱社會主義泛指把財產公有化,再重新分配。對家無恒產者,這種意識形態相當吸引;假如有錢有樓,就視之為威脅。

然而,蓋洛普及其他主要民調機構均顯示,美國人承認近年財政改善,或至少未見轉差。既然美國經濟表現良好,為何民眾欣然接受社會主義?筆者估計部分人確實賺得更多,惟收入遜於預期;部分人生活略有改善,但仍要苦苦掙扎。

共和黨吹噓美國經濟向好,人民財政好轉;民主黨卻指情況相反,兩黨都可能搞錯。理財網站Bankrate.com去年12月發表調查結果,顯示一半美國人去年凍薪,平均時薪上漲或只因一小撮工人大幅加薪。

初創公司Salary Finance對約2700名在大公司打工的美國成年人進行調查,約32%受訪者承認是「月光族」,與聯儲局年度家庭經濟與決策調查(SHED)的結果一致。SHED去年發現,近四成美國人必須借錢才能繳付400美元應急錢;約18%美國人自認「僅能勉強過活」,約7%慨嘆生活捉襟見肘。

聯儲局在2月發表季度家庭信貸及債務報告,顯示去年第四季美國家庭債務首次超過14萬億美元。眾多低下階層債務危機水浸眼眉,於是出現娛樂網站Existential Comics的黑色幽默。該網站笑言,在希臘神話中,西西弗斯(Sisyphus)觸犯諸神,被罰推巨石上山頂,其實不算是折磨。天神宙斯(Zeus)不斷叮囑西西弗斯努力工作,或終能還清學生貸款,才是受盡煎熬。

所以大部分美國人認為財政「改善」,可能是事實。但筆者認同「鱷王」達利奧(Ray Dalio)的觀點,美國貧富懸殊,六成人口處於收入底層,餘下四成位於高層,一半人口面對各種煩惱,任何能幫上一把的方法均會考慮,包括投向社會主義。

筆者再引述美國雜誌The Atlantic編輯勞里(Annie Lowrey)的文章。她指出,2010年代美國失業率由9.9%的高位,跌至目前的3.5%,美國經濟規模不斷擴大。2008年經濟大衰退一落幕,高薪一族人工隨即上揚,到2010年代下半期,低薪工人終於薪資飆升。自2000年以來,美國人對經濟的信心再次攀上頂峰。

可是勞里指出,縱使經濟數據標青,美國卻暗藏經濟危機,稱為大型負擔危機(Great Affordability Crisis)——美國人花不起錢。雖然美國經濟繁榮,但百姓被房東、醫院、大學及育兒中心的賬單榨乾榨盡。在數以百萬計人心中,「咆哮的經濟」僅帶來不穩定的生活,令人害怕。

特朗普無視危機

勞里認為收入不均加劇,生產力增長放緩,中產階層收縮,生活成本上漲,已成美國常態,聯邦、州及地區政府必須找出法寶解決以上危機,可惜特朗普及所有2020年美國總統初選候選人不是譏笑各種解困措施,就是嗤之以鼻。若任由問題滋長,在可見將來生活將更加艱辛,家庭財政更趨脆弱,社會不均擴大,拖慢經濟增長,生產力停滯不前,百姓難以安枕。

大部分美國人僅能勉強維持生計,儘管特朗普揚言美國零通脹,但百姓只見必需品售價節節上升,原本為大眾服務的聯儲局更恨不得通脹步步高升。

但在不久以前,美國人並非如此惆悵,學生做兼職可自行應付大學學費,畢業後在容易找工作的城市或郊區置業,有錢看醫生,送子女入讀體面的公立學校。以上種種,目前對數以百萬計美國人已是遙不可及,不滿經濟不利他們,於是上屆美國總統選舉為特朗普打開勝利之門。雖然百姓財政已見好轉,仍嫌不足夠,未能化解困局。到今天,對百姓而言,社會主義變得吸引,資本主義顯得邪惡,可是當權者無意出手解決危機。

以醫療服務為例,奧巴馬醫改(Obamacare)實施前,儘管並非樣樣稱心如意,例如65歲以下人士早已知悉患病,必須有僱主為其投保,才能獲得保障。奧巴馬醫改無疑讓人人受惠,可是保費驚人。桑德斯、參議員沃倫(Elizabeth Warren)等政客則提議徵收「財富稅」,以填補醫療等福利開支,寬免學生貸款;也有人提出加徵入息稅或利得稅。這類措施糟透,但筆者明白為何有人提出。

福利被蠶食 基層更悲觀

人類是社交動物,仍要經歷千載,捱過適者生存,直到十八世紀,才由法國思想家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提出社會契約論(Social Contract)。社會契約解釋個人與政府間的關係,提出公民不能通過利己主義而追求真正利益,必須服從由公民集體行動而立下的法律。

然而,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在2月發表新報告,標題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契約:在發達經濟體迄今工人、消費者及儲蓄者享有的成果」,看畢令人心灰意冷。

報告指出,儘管很多國家工作機會增加,就業率攀升至歷史新高,但工作機會兩極化加劇,民眾普遍收入停滯不前。縱使眾多可選擇產品及服務價格劇跌,惟百姓應付房屋、醫療、教育等生活基本需要花掉大部分薪酬;加上凍薪效應,底層六成人口(在22個國家合計人口約5億人)福利不斷被蠶食,公共退休計劃持續縮水,積蓄不足以彌補退休金的差額。

以上種種引發社會契約「進化」,認為民眾必須為經濟成果承擔更多責任。報告指出,無疑有人從中受惠,很多人面對這種「進化」,更添疑惑及悲觀,普遍不信任政府。

社會出現重大結構性轉變,年輕人爭取穩定生活難上加難。勸喻「月光族」儲錢不切實際,薪酬增幅追不上開支升幅,他們根本無錢剩;收入最高四成甚至兩成人口才有本事儲錢,收入最低兩成人口要借貸度日。美國經濟「金融化」,導致貧富懸殊加劇,收入不均擴大,制度確實被操縱,美國政府及聯儲局的「好意」扭曲了經濟反饋環(feedback loop),引致市場主導的經濟體制失衡。目前資本主義的風險被社會主義化,一小撮人從中受惠,大量民眾陷入困境,這正是桑德斯在11月有望入主白宮的原因,也解釋了他一旦執政,經濟勢將轉差。

筆者曾指日本燈蛾撲火,中國或者如出一轍,總之全球「經濟新冠肺炎」的始作俑者將會作繭自縛。

作者為著名投資分析專家,其《前沿思考》(Thoughts from the Frontline)是目前全球發布範圍最廣的投資通訊,擁有過百萬讀者。John Mauldin擁有極強洞察能力,擅長解構複雜的金融現象,每周對華爾街、全球金融市場和經濟歷史提出精闢見解,並與擁有6人分析員團隊的Mauldin Economics,一同把John Mauldin對宏觀經濟的幾十年分析經驗結合各大行的投資建議,為投資者精挑細選出投資機遇,並在網站https://www.mauldineconomics.com刊出。

《信報》為大中華區唯一刊載John Mauldin投資通訊的中文媒體,內容由《信報》翻譯。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