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月13日

廖群 華夏視野

經濟增長放緩 產業格局生變

任何生物或事物都有生命周期,人類的經濟發展亦不例外。根據羅斯托(Walt W. Rostow)經濟成長階段論,人類經濟可分為6個成長階段,其中以起飛、成熟與停滯或衰退3個階段最重要。當前內地經濟可說是處於起飛與成熟之間階段,仍在崛起的過程中。以經濟增長速度而論,處於從高速增長(6% 以上)向中高速增長(4%至6%之間)的轉折時刻。

自1978年以來,內地經濟年均增長9.4%;其間,1978至2010年間年均增長9.8%,2010至2019年間年均增長7.4%。的確,中國經濟增長的峰期已過,2010年是拐點;之前是超高速增長(9.5%以上)期,之後是高速增長期併為向中高速增長的過渡期;2020年,經濟增長速度初步預計為6%,可能是中高速增長的開始之年。這是一個符合生命周期理論與羅斯托經濟成長階段論的自然過程。

增速放慢產生焦慮

中國經濟崛起也必然遵從生命周期與經濟成長規律,所以不要為之驚訝與嘆息;相反,如能從超高速及高速增長平穩地過渡至中高速增長,已是健康發展的標誌,應感欣慰;而且中高速增長在全球而言仍屬快速增長。的確,6%的經濟增長,在主要經濟體中仍是鳳毛麟角,現階段除印度(其實2019年GDP增長不到6%)與越南(如果越南能算主要經濟體的話)外,無任何國家能及。

中高速增長與高速增長、高速增長與超高速增長相比,畢竟速度上都差了一個大台階,故經濟增長從超高速放緩至高速再轉入中高速,企業的感覺大不同。首先,過去超高速增長時代的那種動輒收入與利潤雙位數增長所帶來的興奮感沒有了,現在能夠穩定地保持高端單位數的增長已屬不錯。人類的天性是橫向,不患寡而患不均;豎向則喜上揚而厭下行。對部分企業來說,增長速度從雙位數下行至單位數,猶如從天上墜落地下,因而產生焦慮與抱怨。

更重要的是,隨經濟增長放緩而產生的產業結構上的變化,給企業帶來的實際影響。

應該認識到,經濟增長從超高速放緩至高速,再轉入中高速,必然導致產業結構出現調整,即一部分產業增長放緩甚至衰退,而另一部分產業保持甚至加快高速增長。的確,一方面,很多傳統產業經過超高速及高速增長後發展已經飽和,即高度累積的產能相對於放緩的需求出現過剩,如鋼鐵、煤炭、水泥、紡織、採礦、家電等,增長必然減慢甚至轉為負。

另一方面,新興產業卻發展遠未充分或剛起步,則產能積累有限甚至為零,而需求上升甚至剛剛崛起,擴張步伐必然加速,甚至呈現起飛式擴張。這樣,經濟增長放緩後的產業命運就不像放緩前那樣整體地高歌猛進,而是各不相同。

很多傳統產業面臨調整的壓力與痛苦,陷入產能過剩、競爭劇烈、收入下降與利潤滑落甚至虧損的境地,而新興產業則仍然或開始享受增長的火熱,產品需求旺盛、投資活動蓬勃、收入與利潤均大幅上漲。現階段內地的新興產業以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代表,即新一代訊息技術、節能環保、生物、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與數碼創意產業。

新興與傳統現調整

應該看到的是,2010年以來在整個經濟與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4%與8.1%的同時,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超高速增長17.1%,部分傳統產業,如石油與天然氣開採、煤炭開採、黑色金屬冶煉、紡織服裝和煙草的增加值分別年均增長1.9%、5.7%、6.4%、5.8%和5.9%,低於工業增加值6.2、2.4、2.7、2.3和2.2個百分點。

其實很大程度正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高速增長,維持了經濟與工業的增長仍處於高速區間,令近10年來,整個經濟實際仍在高速增長,戰略性新興產業仍在超高速地雙位數增長,但傳統產業,一部分維持高速增長;一部分則在中高速增長(4%至6%),還有一部分中低速甚至負增長(零至負4%)。

產業格局既然如此,處於不同產業的企業的境遇自然大不相同。新興產業的企業得益於整個產業的超高速增長,仍然是順風順水,但很多傳統產業的企業則處於整個產業的下行周期,逆水逆風、愁雲慘霧。以數量而言,無論是新興產業還是傳統產業的企業數目都多,難怪近年眾多企業往往會抱怨不已。

企業感覺惡化,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與內地的市場經濟機制仍不健全有關。本來,在健全的市場機制下,傳統產業的很多企業應該隨着產業的發展放緩而退出市場,以實現市場出清。不過,由於內地還不是完全的市場經濟,國家有「父愛主義」,為了保就業、減貧富差距及社會穩定,政府以各種方式保護這些本應退出的企業以防止倒閉,好處當然是保住了企業及其員工飯碗,但同時加劇了這些產業內部的非健康競爭。

一些落後企業得以繼續生存,甚至成了殭屍企業,卻仍佔用了一定甚至很大的資源與市場份額。但這些公司也只是勉強生存,所以會抱怨,更重要的是她們的生存,令行業內的良好企業面臨着非良性競爭從而也出現困難,進而整個產業出現產能過剩、債務高企,置身其中的企業都受到行業景氣下滑與內部非健康競爭雙重壓力,導致更多機構怨聲載道。

鑑於以上情況,很多公司的困難感覺與宏觀經濟的高速增長局面不一致就不難理解了。這當然是不正常的,要糾正這局面,企業自身應該認清產業發展趨勢,即傳統產業的不斷放緩與新興產業的持續崛起這一大趨勢,進而向新興產業的方向多元化發展甚至轉型;政府則應加快市場化改革,減少對落後企業的保護措施,以健全市場機制進而加速市場出清,為傳統產業發展創造一個更良好的競爭環境。

作者為中信銀行(國際)首席經濟師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