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2月20日

THE LEX COLUMN

B&O現金充足 有力重振品牌

丹麥高級音響品牌Bang & Olufsen(B&O)陷入困境,新任行政總裁蒂爾(Kristian Teär)今年10月走馬上任,認為只要改善市場策略,必能扭轉乾坤。

但B&O周二公布2019年至2020年財政年度第二季初步業績,銷售額6.27億丹麥克朗(約7.3億港元),按年下挫31%,並且一年內第4次發出盈警,反映仍深陷泥沼。周三開市B&O股價插水,跌至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的水平,隨後才反彈。

過往B&O也曾經歷低潮,身價大起大落。2008年金融海嘯前市值近15億美元,經歷金融危機後市值暴跌至不足1.5億美元,到了2018年初又攀升至逾10億美元,目前瀉至2億美元。

雖然目前B&O情況不妙,但不會畫上休止符,品牌仍然聲勢強大,而且財政狀況遠勝股票表現。不過,B&O希望重振旗鼓,蒂爾必須檢討產品銷售策略。

B&O走奢華路線,自視為消費電子市場中的法拉利(Ferrari),產品售價高昂,最新力作Beovision Harmony電視機定價近2萬歐羅(約17.4萬港元),該款電視機配上LG頂尖OLED屏幕,但LG自家推出的無B&O音響系統版本,售價足足平了三分之二。若法拉利照辦煮碗,把車廠徽章貼在姊妹車廠Alfa Romeo的產品,然後推出市場,相信車迷難以接受。

近年B&O面對同級對手競爭,過去5年美國SONOS及德國博士(Bose)不斷搶奪市場。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Euromonitor的數據,去年SONOS全球市佔率增加一倍至1%,Bose則升近兩個百分點,市佔率超過7%。B&O本來市佔率有限,如未能採取緊急補救措施,更加「無碇企」。

不過,B&O成績表並非「滿江紅」,由於改善庫存管理,第二季手持現金2.98億丹麥克朗。但蒂爾看淡業務前景,預計現金流將減半。幸而B&O負債不重,淨債務僅1000萬美元,就算財政狀況遜於預期,依然穩如泰山。況且B&O曾迅速捲土重來,逆向投資者不妨再次捧場。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