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6日
近期奢侈品界熱烈討論,莫過於LVMH以162億元(美元.下同)現金收購Tiffany & Co. 。表面上,收購屬一買一賣交易,實際上,在任何收購過程中,時常面對兩難情況,好的收購項目索價很高,否則,賣方為什麼要賣?
另一邊廂,如果索價偏低,通常都是業務差或有問題。今次Tiffany被收購屬哪一類?Tiffany剛公布業績,或透視當中部分原因。
截至今年10月底,Tiffany季度收益為10.1億元,按年上升0.2%;毛利為6.26億元,按年減少0.6%。期內歸屬於權益持有人應佔盈利7840萬元,較去年同期9490萬元,按年跌17.4%。單看一季未必客觀,以今年9個月計,收入、毛利及盈利分別下降1.8%、3.4%及11%,反映最新季績生意及毛利已改善,利潤續跌。
對於長線投資者,生意面對順境或逆境都屬正常,不會因為一季或幾季生意差就放棄長遠投資,所以要知道過去較長年期的經營情況,以進一步深入了解企業。
由2015至2018年,Tiffany收益增長率分別為負3.4%、負2.5%、4.2%及6.5%,收入由首兩年負增長,以至後兩年正增長,持續改善,惟今年收益增長率走勢由正轉負,毛利增長亦有相似情況。
盈利方面,2015至2018年Tiffany盈利增長率分別為負4.2%、0.5%、負20.6%及58.4%,今年盈利或下跌,降幅有可能為雙位數字,在財務數字上,反映過去兩年收入及盈利增長不能持續,今年面對的挑戰漸漸加大。
平情而論,最新一季生意欠理想,若扣除本港生意,Tiffany全球收益及可比較收入按年分別增長4%及3%,增長動力雖放緩,但動力持續。惟在今年首9個月,美洲、亞太、日本、歐洲及其地地區收益分別少4%、跌1%、升5%、減4%及升2%。只有日本及其他市場向好,其他主要市場增長動力仍然不足。
主要市場增長動力不足
樂觀者可能問,為什麼不給管理層多幾年時間改善,或重現長期增長勢頭?悲觀者可能問,面對LVMH奢侈品巨企競爭,如企業已努力過,成績未能顯著改善,為什麼不善價而沽,還等估值低才離場?兩者當然沒有對與錯,完全取決於主要投資者的取態,以及買方的出價。或者換句話說,是否有不能拒絕的出價?
一隻手拍唔響,LVMH為什麼選擇收購Tiffany,最新業績會否亦透視當中原因?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多家族辦公室非資產管理公司 |
上一篇: | 盈利增長主導美股後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