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3日
老友傳來一份西方人看聰明和睿智之分別的短文,十分有趣,試譯如下:聰明人會領導,睿智者卻引導;聰明人堅守,睿智者捨得;聰明人求知識,睿智者求真理;聰明人有熱情,令你燃燒;睿智者供溫暖,令人舒適;聰明人好爭論,睿智者達和解;聰明人以為自知一切,睿智者知學海無涯;聰明人求證自己觀點,睿智者知觀點乃多元。
聰明人好給忠告,睿智者等待齊全;聰明人知道自己說什麼,睿智者知道沒說什麼;聰明人比較事物,睿智者關聯事物。
聰明人知何時應發言,睿智者要言之有物;聰明人掌控群眾,睿智者驅使群眾;聰明人會說教,睿智者會達成。
總括來說,聰明人不一定有智慧,睿智者一定很聰明,東方看人,聰明才辯只是三級,注重是深沉厚重,磊落豪雄,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聰明人可以機智靈活,足智多謀,但敗在恃才傲物,炫耀心雄,睿智者要謙遜謹慎,低調心寬,看起來並不聰明,這是東西之別。
「三國演義」中極多聰明人,如楊修、如許攸、如孔融,都是聰明外露,恃才之極,都被大智者曹操所殺,楊修死於雞肋,許攸死於表功,孔融死於對着幹,恰遇智而狠的曹操,不能「知人」不讀歷史,只能一死。若三人遇上司馬懿這位智者,可能收為己用,可以不死,而楊修不幸,對手就是司馬懿,在兩位智者手下聰明人又怎能不死!
狡兔死,走狗烹,聰明人不知形勢,並不知人,不知低調,「讀史論知人」誠不我欺,睿智者必低調!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Disney+啟播 串流大戰開打 |
上一篇: | 香港義「工」 「程」繫約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