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1日
10月中香港社會仍然動盪之際,廣東省大灣區研究院就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在廣州舉行會談,筆者因為教學關係未能參加,但發表有關大灣區餐飲及農業旅遊發展及限制的意見。隨着大灣區建設3年行動計劃的發表,將會為區內旅遊業帶來更多機會,計劃內有提及「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等,正正是中產人士旅遊至愛。
大灣區約7000萬人口,擁有全國最大的中產群,中產對於餐飲及農業旅遊有莫大需求,因為中產家庭相當喜歡追求有品味的東西,而餐飲及農業旅遊正正符合他們對品味的追求。
發展潛力龐大
餐飲、酒店及旅遊景點在各大知名旅遊網站都是重要元素,不少旅客會在這些旅遊網站分享其體驗。大灣區內不乏高質素餐廳,價錢各異,不一定在國際上有排名那種,但肯定是受歡迎的。事實上,不少區內旅客特別是中產旅客會到世界各地品嘗美味食物,而一些知名旅遊網站的餐廳排名,都是他們常常參考並慕名而至的資訊。香港有很多優秀餐廳,惟由於營商成本高令性價比受限,不少旅客更鍾情內地其他城市的餐廳,即使要付出交通費及時間,覺得更物有所值。
筆者近日帶領10多位大學生到緬甸,晚上空閒時到金邊數一數二的餐廳fine dining,成本約600港元一位,同等質素的餐廳在香港恐怕要索價2000元一位。不少旅客會這樣計算,付出了機票,可以吃兩三餐精緻的,變相令機票價錢包括了頂級美食。大灣區旅遊部門可以設計一個優質餐廳標誌,雖然一些旅遊網站也有,多一個也無妨,從而推廣餐飲旅遊。
另一個是農業旅遊,大灣區的郊區仍有一些農業活動,有些農場如果是高質的、高技術的,可讓旅客參與其中,分享農業成果、預訂農作物,更可以提供數小時的體驗活動如採摘、教育旅客特別是小朋友有關農業的知識等。區內已有這些設施,但可更好地提供配套予旅客,包括適合旅遊的農場認證等。
交通與旅遊分不開,高鐵是適用於較長途的交通工具,駕車遊才是不少中產家庭的至愛,因為有私人空間。內地旅客可以在廣東省內自由駕駛,但區外包括香港卻不可以,大灣區內主要的口岸、鐵路站的租車設施也明顯不足,缺乏競爭令價錢偏貴;不少租車公司沒有良好的網絡營運點,現時多是以單程計算,這無疑窒礙了租車旅遊的發展。如果可以引入一些國際租車公司,不但可以令本地租車公司加強實力來競爭,也可以提升服務質素,價格也可以下調。
除了租車以外,計程車也是區內外旅客的必需配套。現時在內地召計程車相當方便,但對區外旅客卻不是如此,他們必須要用手機訂車及付款,一些國際訂車軟體如Uber及Grab用不上。可以的話,容許區外旅客利用手機訂車以比較車資,再用現金付款,以及令他們有多於一種選擇,這會帶來甚大的便利。總的而言,餐飲及農業旅遊在大灣區大有可為,但要有好的旅遊資訊系統及交通配套才能為旅客帶來方便,目前的交通模式未能足以讓大批旅客在大灣區到處走走作餐飲及農業體驗,這點在區內一些城市尤其嚴重,如果旅客可以在車站及區內以吸引的價錢及方便地租車乘車,一定可以為他們帶來旅遊的新樂趣。
香港中文大學國際貿易與中國企業課聯席主任
會計學院高級講師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中美貿易戰2.0變幻莫測 |
上一篇: | 貨幣供應利盈利 跟買英股值得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