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9日
在9月份,A股北向資金淨流入錄得652.97億元人民幣,創歷史新高,反映外資正在加速進入中國市場。
今年內,中國A股的國際化進程獲得眾多突破,MSCI、富時羅素及標普道瓊斯紛紛宣布將分批把A股納入有關指數。成立僅3個月的科創板也將被MSCI納入全球可投資市場指數(GIMI),由此可見中國A股的國際地位正不斷得到提升。
MSCI將於11月完成提高A股納入因數的第三階段,大型A股納入因數從15%,增加到20%;同時將中型A股(包括符合條件的創業板股票)以20%的納入因數納入MSCI指數。預計A股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權重將從當前的2.5%,提升到4.1%;在MSCI亞洲(日本除外)指數中的權重將從3.0%,增至4.9%;在MSCI中國指數中的權重將從8.0%,提升到12.6%。
據市場預測,MSCI此次提高A股納入因數,將在11月為中國A股帶來76億美元的被動資金,以及潛在龐大的主動資金。而且,截至2018年底,外資在A股市場的持股佔比僅2.7%左右,而周邊其他市場,如日本、韓國與新加坡,該比例皆超過30%。在未來十年內,外資加速進入中國資本市場將是大的趨勢。
除外部影響因素,為緩減貿易戰衝擊,中國政府提出了以挖掘內地內需潛力來促進經濟增長的發展方向,為此推出了財政刺激政策和減稅降費的措施,並要求政府專項債要確保在10月底前全部發放到項目上,並適時運用降準及定向降準等工具做調節。目前來看,中國經濟放緩平穩,具較高韌性,發生危機的可能性並不高。
估值低於歐美成熟市場
雖然貿易爭端確實對中國經濟放緩帶來更多的壓力,但綜觀全球,由於愈來愈多央行加入減息潮,截至9月底,全球負收益率的國債規模已超過16萬億美元。中國10年期國債卻能提供超過3%的收益率。股票市場中,A股目前的P⁄E只有12倍左右,處於歷史均值水平。若在世界範圍內進行比較,亦遠低於歐美等成熟市場。
中國市場的風險收益率在全球範圍內呈現出較好的吸引力,將吸引海外避險資金和長線資金的陸續流入。
未來,在中國經濟由供應驅動轉為需求驅動的大環境下,與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有關的企業或將受惠。一些估值較低但卻具有稀缺性和良好增長潛力的優質公司將會脫穎而出,如消費升級、在線服務、5G科技、教育和醫藥健康等主題,或能夠尋找到優秀的投資機會。
作者為惠理基金量化投資董事總經理。他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對投資及市場的觀點。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英鎊不像是「無畏號」 |
上一篇: | 標指逼近阻力 恒指降軌27000難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