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日
最新公布的中國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按年下跌2%,反映內地工業經營環境隨着經濟狀況而轉壞,相信當局會推出更多刺激措施,防止經濟及企業進一步惡化。
工業經營效率轉差
工業企業利潤倒退,顯示中國內部需求減弱,在此之前公布的數據已有所反映。9月份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例,新訂單指數僅僅高於盛衰分水嶺區間,由8月份的49.7升至9月份的50.5。受惠人民幣急速貶值,新出口訂單指數已由8月份的47.2,9月份回升到48.2,意味新訂單仍然脆弱主要受內需拖累,突顯內地經濟下行壓力。
由於需求減弱,導致工業製品價格近月陷入通縮,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跌幅由7月份的0.3%,擴大至8月份的0.8%,內地工業企業的利潤表現,無可避免受到影響。內地PPI與工業利潤的關係,兩者走勢亦步亦趨。
事實上,去年同期的工業企業利潤基數本已較低,因為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在去年下半年開始浮現,但無助於上月的數據表現。此外,內地在去年及今年較早時已推出減稅降費措施,包括今年4月降低增值稅稅率,如果沒有這些刺激措施,工業企業利潤表現肯定會更差。
大水漫灌加劇債務風險
除了利潤能力下降,內地工業的經營效率亦轉差。工業企業應收賬款的平均周轉日數,自去年逐步增加,意味企業需要融資周轉的壓力有機會上升。因此,預計內地當局有需要加大刺激措施,以提振內需,改善工業企業的經營狀況,貨幣政策及財政政策應雙重並舉。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日前表示,在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方面,中國的貨幣政策及財政政策仍有較大空間,但不急於作出比較大的降準或量化寬鬆,又認為內地利率目前處於適度水平。確實,內地企業負債水平高,若大幅減息降準或推行大規模量化寬鬆,只會加劇債務風險。
筆者估計,內地政府未來除了適度降準之外,有機會從稅務優惠入手,例如調減企業所得稅,激勵企業的經營動力,以及能夠保留更多現金以應付營運周轉;因應國策對特定的耐用消費品,給予稅務優惠或財政補貼。
此外,預計內地政府會繼續鼓勵地方基礎建設,帶動對相關工業製品的需求。觀乎發改委在8月份批准基建金額約1329億元人民幣,較7月份的約1949億元人民幣,減少近32%,可能是在項目審批方面仍偏向審慎,倘若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批准基建規模仍有放寬的空間。
因此,預計第四季仍有刺激政策出台,讓投資者有發掘受惠板塊的投資機會。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美股10月急挫 友邦似頭肩頂 |
上一篇: | 開淡倉博美股轉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