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9月28日

曾國平 經濟3.0

羅素的桌子:什麼是「真相」?

中學時看很多書,但大部分是看不懂的(看得懂的則忘記得七七八八了)。有一本看來看去都不明白,是羅素(Bertrand Russell)的《哲學問題》(The Problems of Philosophy)。羅素這位哲學家相信大家都認識,多少都讀過他的一點東西,皆因他接近一百年漫長的一生中寫了很多很多書,死後又不斷有出版社為他出更多的書,是書架上「老是常出現」的人物。

在香港衝突沒完沒了之際,在網上網下反面unfriend的潮流下,我想起了《哲學問題》中描述一張桌子的一段。

一張桌子與一場衝突

我試翻譯羅素簡潔的英文:「眼看來是長方形、啡色、閃亮的,摸起來是順滑、清涼、堅硬的;當我敲它,它會出現木的聲響。任何看過摸過聽過這桌子的人都會同意這個形容,似乎沒有出現什麼困難;但當我們嘗試精確一點問題就出現了。雖然我相信桌子『真的』只有一個顏色,但反射着光的部分看起來會比其他部分明亮,有些部分因反光看來則是白色的。我知道,如果我移到別處,反光的部分就會不同,於是桌子上顏色分布就會變。因而每當有幾個人同時看着桌子,沒有兩個人會看到一模一樣的顏色分布,因為沒有兩個人可以從同一視角去看,而轉變角度的話就會改變光的折射。」

羅素講的知識論問題,本來是相當象牙塔的東西,想不到今天在香港竟有應用的機會。

每一場大大小小的衝突,參與者加上警方人數以萬計或以千百計,還有數量難以估計的途人,一條條的橫街窄巷,光暗強弱的差別,每一個鏡頭拍到的只有時間和空間的一小部分,當然不能反映「真相」全部。就算是親身在現場,看到的聽到的亦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從沒有「完整」視頻這回事,我們看到的只有一個角度,而我們往往只會選擇我們喜歡看的角度。於是,我們看着不同的視頻,得出不同的結論,同時又基於我們不同的結論,去找相對應的視頻。

這種看法還有點悲觀。似乎我們都不能接觸到「真相」,似乎人類都很愚蠢只給偏見帶着走。

實證研究觀察態度

其實從事實證研究的學者(經濟學、歷史學、心理學等等),何嘗沒有面對這樣的困難?「真相」永遠遙不可及,我們掌握的只有不完整甚至偏頗的樣本,但學術研究沒有因此終止(又或者由於研究都各有其偏見,因此全部不相信),因為我們會盡量利用有限的資料去走近「真相」。

且假設持有不同政見的人都在搜集資料,在搜集的過程中加入自己的意見,盡量去選擇有利自己立場的方法去剪接、包裝、表達。就算實情如此,我們也可以從資料的數量去作一些推斷。就以警察還是示威者誰更暴力這個問題為例,不滿警察的當然會盡量去找警察施暴的畫面,不滿示威者的又會盡量去描繪其種種暴力行為,在雙方「競爭」之下,「市場」上流傳的以哪一種資訊為多呢?

到網上黃藍兩極的專頁看看,都會知道數量上明顯的分別。你或會反駁說所有的傳媒記者都是支持示威者的,我們只能看到一個偏頗角度,但支持警察的傳媒組織不是沒有資源(可能比另一方還要充足),「走漏眼」放過示威者的機會不大。

當然,除了面對資訊要懂得權衡輕重,更基本的步驟是分辨資訊的真假。假新聞、改圖扮真圖、舊聞新用之類的,其實也可以看成一種「替代品」,在沒有確實資料的情況下可以用來支持自己的立場。若然如此,哪一方立場的假資訊比例較高,也間接反映其真實資訊的「供應」水平不足。

人人都有偏見(包括指出人人都有偏見的人),都選擇站在某個角度去看桌子,但這不等於思考分析過程就此完結,以「雙方都有偏頗不足」各打三十大板的高姿態收場。回顧歷史,就算是今天看來大是大非明顯不過的事,有哪一方是全無虛假、煽動、誇張的?現實就是如此的亂糟糟,就如證實研究面對的數據一樣亂糟糟,但我們還是可以走近「真相」,想辦法了解清楚那一張桌子。

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美國維珍尼亞理工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http://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