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9月18日

張文晶 神州內外

國際銀行業發展新趨勢

一年一度的《銀行家》全球1000大銀行排名,是國際銀行業最新動向的風向標。當中出現了新的變化,值得我們留意和觀察。

與2018年的名單比較,本年度的全球首10家大銀行的成員保持不變【表】。其中,中國和美國各有4家,日本和英國各有一家。首10大銀行的排名變動不大,僅部分銀行的排名互換。中國銀行(03988)的排名從去年第三位下跌一級至第四位,而農行(01288)的排名上升一級至第三位;另外滙豐控股(00005)上升一級至第九位,三菱日聯則下跌一級至第十位。

此外,本年度中資四大銀行再度蟬聯排行榜前四名,其中,工行(01398)已連續7年名列榜首,建行(00939)的第二位置保持不變。可見中資四大銀行在全球同業的領先地位進一步鞏固。

美資行盈利能力領跑全球

美國銀行業能更有效運用資本創造盈利。本年度上榜的美資銀行資產規模佔1000大銀行的13%,而利潤佔比為23%。而與美資銀行同具重要影響力的中資銀行,其資產規模佔整體的24%,較美資銀行整體高11個百分點,但其利潤佔比只較美資銀行整體高5個百分點至28%。另從資產回報率(ROA)看,美資銀行的ROA為1.24%,比率明顯高於全球其他主要市場 (0.22%至0.89%)。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場後推行的稅務改革,企業所得稅率從最高的35%下調至21%,美資銀行的稅務開支佔稅前盈利的比率從2018年度的42.4%大幅減低至本年度的19.5%。稅務開支減少,使美資銀行的盈利效率進一步拋離全球其他地區的同業。

歐資大行排名明顯倒退

一般而言,排名較前的銀行位置變動不大,全球首100家銀行的排名位置於隔年出現4個或以上等級的變動並不常見。不過,本年度全球首50大銀行當中,排名較上年度跌逾三級者,全都是歐洲的銀行。其中,巴克萊銀行的排名從去年的18位跌至今年的25位;德意志銀行排名下跌5級,至27位;裕信銀行和蘇格蘭皇家銀行排名均下跌6級,今年分別位列30位和41位。

歐洲銀行業的表現在本年度面臨較大的壓力,部分原因與2018年開始實施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9號(IFRS 9)有關。IFRS 9是按預期損失作前瞻性風險評估。相比北美和亞太地區,歐洲的經濟增長相對乏力,銀行業的資產質素也較遜色。故在IFRS 9的框架下,需要有更大的減值準備,對盈利和資本有更大的壓力。

此外,由於榜單的數據分析以美元為單位,因此歐羅和英鎊兌美元的滙率出現大幅逆轉,也會對歐洲銀行的表現有更大的負面影響。總體來看,歐資銀行的去槓桿過程仍未完結,其全球影響力下降態勢或將持續。

內銀擴張減慢仍具規模優勢

本年度上榜的中資銀行,一級資本總規模達2.2萬億美元,按年增長5.5%,較上年度的雙位數增幅顯著放緩。儘管現時擴張放緩,仍然無損中資銀行業在全球舉足輕重的地位。本年度上榜的中資銀行,整體的一級資本、總資產以及稅前利潤仍領先全球同業,分別佔全球1000大銀行的26%、24%和28%。

經過多年來的急速發展,中資銀行業整體的資產規模佔比在全球已有相當大的比重,在較高的比較基數下,高速增長亦無以為繼。加上內地銀行業愈來愈重視防範金融風險,在利潤和風險管理之間有更好的平衡,開展業務亦更趨審慎。未來,中資銀行規模增速趨穩或成新常態。

香港銀行業以外資銀行為主,國際銀行業發展新趨勢將會影響本地市場競爭格局。由於歐資銀行的去槓桿過程仍未完成,預料將有歐資同業和歐資大行的部分業務退出香港市場;另一方面,大型中資商業銀行和具實力的城商行已在港設立營業據點,且未來中資銀行業發展趨穩,中小型銀行來港開業的趨勢將會放緩。故此,預料歐資銀行撤出的市場份額,將由在港的同業瓜分。總體看,香港銀行業的市場集中度將會提升。

作者為中銀香港經濟研究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