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7日
10多年來筆者玩過大部分金融工具,有些可以「上手」,有些根本不合風格,也有些初時贏錢後來輸到停賽,經驗是明白投資工具與個人性格與風格的關係相當重要。金融工具不單止衍生產品,部分ETF也能夠做到多樣性,看好看淡方向皆可選擇,又沒有衍生工具那麼複雜,能提升投資組合的靈活性,當然小心看清楚當中的細節才玩,但理應比起超高槓桿的衍生工具容易上手一點。
對筆者來說,妖股或老千股也可算是另類投資工具,因為不明白一項沒有盈利或極度神秘的生意怎麼會有人買,當中的吸引力便是在於「好像能買到他人不懂買的投資來短線爆賺」,當你收到一些別人沒有的資訊而賺取高速回報,那份喜悅是買一般股票所不能感受到,愈不明朗的投資愈能令刺激感暴增。
百貨遇百客,有些如筆者般不愛刺激的人永遠不會去買,而內心偏愛刺激的人隨時不能自拔。筆者見過一些平常踏實穩健的高學歷人士買三線股輸數百萬,就是被那份無形的吸引力及操控感所害。
貪念是投資者永遠的對手,老手如筆者有時也會敗下來,就如近來跌市時筆者因為操作失誤而賺得不夠相當氣憤,過了半天才驚覺跌市賺錢本身就不太正常,賺得不多還要氣憤未免有點瘋狂吧?人的完美主義會受到工具強化,假若筆者不懂買跌,跌市時便只會清倉等低位掃貨,或許還來得更開心。
立場動機影響中立性
同樣道理,衍生工具的高波幅令人着迷,部分更有着被大戶操控的感覺,有些人便喜歡去解謎並從中賺錢,而大部分人便單純受到潛在高回報吸引,期望能夠一夜發達。工具是死而人是生,我們可以設機制去減少不確定性的影響,以及逼自己不要有過多幻想,例如限制少於5%的資金放在衍生工具上,或是股票投資必須最少有九成放在有穩定盈利的股票上等等。工具能夠幫助我們分散風險及把握更多機會,但我們絕對不能被工具控制,限制好出手資金及次數,才能令到工具幫助你穩定長賺。
散戶最喜歡問何時見底,特別是近來隔幾個月又來一次大跌,若你只會單邊買升,在熊市只能估見底時機,而估底是極高難度的遊戲。有些人要等到底出現時才能大概估是底,但不代表他們不會錯把「低」誤認為做「底」,事後來看當然相當容易,但你事前不會知道有沒有「下一個更似底的底」。
人若有目的地去分析一件事總會產生偏見,你想去證明見底便會找見底的證據,我們很容易自己「見抵」便以為「見底」,立場及動機根本性地改變了中立性。若你懂得買看淡的衍生工具,升市跌市也有可以賺錢,不用靠見底,便不會因為想見底而見底,不是說不會估錯,但相對會較為客觀。
博反彈是相當吸引的遊戲,同時亦相當容易失敗,最重要是我們很難估何時反彈完及果斷離場,筆者認為,博反彈有時比等見底更難控制,所以從來很少用正股去博反彈,衍生工具的小注博大便相對適合,但留意必須有系統地執行,即是博反彈的錢一定不可以多,愈沒有信心便愈要小注,但愈小注便需要相應更高槓桿的衍生工具,同時代表你的技巧要相當熟練,若你是新手便要預了交學費,能賺到錢也不要驕傲,是運氣幫了自己。
慢慢學習 絕不重注
當你懂得玩的投資工具愈多,便能在不同市況下賺錢,中立性便會更高,亦理應更從容面對市場變化,至少你能夠適時提升回報效果,那在未確認的市況果斷放棄不確定的機會,並在確認初期加速賺錢,但針無兩頭利,要熟練一項工具必須花時間實戰,不同工具需要的分析方法也不同,10年也未必能學懂,所以散戶投資者應由淺入深,慢慢一樣一樣玩,絕不重注出手,以學習為動機,隨時比起你過於認真的投資玩得更有效果,假以時日能夠玩熟三四項工具時,相信長線結果將會相當甜美。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防範語言偽術 |
上一篇: | 金價守1380 中線升勢未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