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8月13日

祁海英 金融協會

打造活力大灣區 年輕人是催化劑

金融科技浪潮席捲而來,正在重塑金融行業格局,為兩地青年尤其是香港年輕人帶來極為吸引的重大發展機遇。《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中明確大灣區的戰略定位是「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自規劃綱要正式頒布以來,港府與社會各界積極推動香港與內地合作,希望兩地在金融、科技、創新等方面產生很好的化學效應,互惠共贏。

良好的「化學效應」需要藉由青年人才這一「催化劑」才能發生,而大灣區內「充滿活力」的關鍵,在於加強兩地青年人才的培養和交流合作,實現香港與內地優勢互補。

近年來,港府致力於培育香港成為國際金融科技樞紐之一,全球知名的創新實驗室和加速器計劃,如埃森哲金融科技創新實驗室、德勤亞太區區塊鏈實驗室等相繼落戶香港。

政府應發揮領導作用

香港享受的條件得天獨厚,但如何讓大灣區金融科技的發展真正惠及到香港普通青年,成為亟待解決的政策問題。一方面是金融科技行業迅猛發展,專業人才供不應求,甚至要從區外引進人才;另一方面,儘管香港就業率保持在較高水平,但是大量香港年輕人存在就業容易但上升通道狹窄、職業發展較慢的問題。解決這一人才結構性失衡的矛盾,政府應首先發揮領導作用。

首先,創科人才的培養應從小做起。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及各相關機構應加大對中小學生STEM課程的投入,幫助中小學生打好創科基礎,也為香港做好創科人才儲備。

其次,改革DSE考核結構,將「設計與應用科技」加入核心科目,從制度和體制上促使香港學生提升競爭力,使得我們的學生在創科領域具備與內地、新加坡、印度、美國等地學生同場競技的實力。

第三,為高校及初入職場青年,提供創新科技專業培訓支援與就業輔導服務,政府設立創科專項獎學金計劃,鼓勵學生報考創科專業和從事金融科技行業工作。

第四,為青年在創科和金融科技領域創業提供免費專業諮詢、免費孵化服務,建立創新基金資助科研與開發,提供公司和個人入息稅階段性豁免、入駐科技園辦公場地租金折扣等政策支持。

第五,積極組織青年創科大賽、俱樂部、論壇、展會等活動,協助青年建立人際關係網絡、拓展人脈,加強營銷和募集資金。

推動青年人才跨境交流

第六,加強投行對小型金融科技企業的研究和扶持,引導其成功走向資本市場而實現個人價值,引導未來香港青年更聚焦金融科技創新行業蘊藏的巨大機會,而非僅僅關注傳統的律師、醫生、房地產行業專業人員的成功。

第七,引導香港社會各大企業,為香港青年提供更多的金融科技培訓、交流與發展機會。

香港擁有一流的國際化金融服務市場、完備的監管體系與高素質的金融從業人員,但缺乏技術方面專業人員;而一河之隔的深圳則是科技產業化的重要城市,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彙集了中國頂尖的金融科技創新實力。實現香港的金融優勢與內地科技優勢良好結合,推動青年金融科技人才的「跨境」交流和「跨界」合作,將極大促進人才資源優化配置、填補人才缺口、均衡人才結構,激發灣區「活力」。

首先,加快政策上的完善與突破,推出更多便利香港青年來內地、及內地人才在港的雙向優惠措施。較早前包括住房公積金、以回鄉證購買高鐵車票等港澳辦宣布的一系列措施已初見成果,多個城市為港澳青年提供「人才綠卡」等優惠待遇效果良好,接下來在兩地薪酬、福利、稅收、居住、保障等方面的融合與便利程度,應有更深層次的推進。

兩地青年共建灣區發展命運共同體

其次,繼續加強大灣區一小時交通圈的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的交通網絡對於灣區經濟發展及人才流動尤為重要,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以及即將開通的蓮塘/香園圍口岸等跨境基礎設施的投入運營,能夠為兩地人才交流互通提供更多便利,大灣區一小時交通圈的建設,將充分發揮大灣區創科發展的協同效應。

此外,應鼓勵大灣區內高校開展互相承認課程、學分,實施靈活的交換生安排以及科研成果分享轉化等合作交流。

因歷史原因、文化差異及制度因素等,香港青年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理解與認同不足,這成為大灣區建設面臨諸多挑戰當中重要一環。多項調查顯示,有內地交流經驗的香港青年,明顯較沒有內地交流經驗的香港青年,更有歸屬感與認同感,也更願意在大灣區內獲得更多的就業與發展機會。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中指出,支持香港青年在大灣區創業,鼓勵香港青年到廣東省實習,加強粵港澳青少年交流以及在大灣區提供志願服務機會。近幾年來,香港特區政府持續資助非政府機構舉辦內地交流團,2018至2019年度資助的319個交流項目中,由52個去到大灣區9個內地城市,總資助額約1170萬元,約4000名香港青年受惠。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而不斷鞏固增強「認同感」,需要兩地政府搭建更廣闊的交流平台,鼓勵更多香港青年親身走到粵港澳大灣區以及國內不同城市去經歷與感受;各專業的行業協會,可組織講座論壇、學術探討與參訪活動,各社會團體機構亦可組織各類學術或體育賽事,邀請港澳青年人才交流分享的同時,親身感受內地的發展。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廣其途以儲之。」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發展潛力無限,它的建設需要來自科技創新的動力,而唯有抓住青年人才,才能為科技創新帶來最強的生機與活力。反觀之,大灣區亦為兩地金融科技的發展提供強大支撐與動力,也將會是大灣區青年實現自身發展的最佳平台。

作者為香港中國金融協會理事、國泰君安國際執行董事及副行政總裁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