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3日
投資物業時機向來是一個無絕對答案的命題,以往地產界專家都會不定期發表對入市時機的預測。但近十年專家們都改成「毋須考慮時間點,有能力、有需要就要買」的口吻,無疑是因為物業已漸漸變成香港人的All weather portfolio-「全天候式投資組合」。對於這個想法,筆者不得不贊同。進入而立之年,成家立室成為人生的重要目標,而想實現這一目標,物業是無法逃避的問題。社會近年來流行「有能力就先上車」,買樓被視為剛性需求,筆者是能夠理解的。對早年已購入首層物業的「不惑一代」來說,第一層物業的按揭差不多供完,加上對比當時買入價已升值不少。香港目前處於低息環境,於是不少人計劃透過二按來支付第二層物業的首期,並利用第二層樓的租金收益或是樓價升值後賣出,為自己的退休生活鋪平道路。
按揭負擔 十年高位
不過,當中涉及幾個問題,第一,香港物業租金回報率持續受壓,據差餉物業估價署數據,2018年私人住宅細單位(40平方米以下)租金回報率跌至2.65%,單位愈大回報更低;第二,未來樓價升值空間有多少仍是未知數,而樓宇的流動性相對較低,若經濟環境不好,脫手會更加困難。此外,按美聯物業數據,2019年6月供樓負擔比率上升至62.4,幾乎是十年來的最高水平,供樓壓力相當大。
流動性高 容易套現
投資物業的邏輯無非是長線投資,在未來提供一筆穩定收益,保障退休後生活。那麼相較於物業,高派息股票的風險性價比或更具投資價值。現在不少高質素、業務穩定的行業龍頭企業現金流狀況良好、派息穩定,每年派息率能有4%至5%,加上盈利增長,這類股票的回報每年可達6%至8%,比租金回報率高出很多。
其次,此類股票的流動性普遍較好,尤其是在市況疲弱時,比樓宇更容易套現。
目前低息環境有機會延續,利好亞洲高派息股票,而香港市場高息股票的平均估值處於較低位置,估值不算昂貴,加之全球經濟不振,貿易戰懸而未決,在如此波動的市況下,想作長線投資,高息股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不錯選擇。不少高息股都是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即使股價下跌,高派息正好作對沖,若牛市重臨,這些行業龍頭的股價亦會隨大市首先上漲。
因此想實現美好的退休生活,除了投資物業,不妨考慮高派息股票或相關策略基金,享受穩定派息、企業盈利增長的同時,兼備靈活性。
作者李穎謙為惠理基金分銷業務高級經理。他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對投資及市場的觀點。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未嘗一敗者面對的危機 |
上一篇: | 市況續大波動 經濟復甦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