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0日
香港由雨傘運動到反修例遊行,再蔓延至各區的集會示威,學生與青年人是中堅參與者,他們對政府、社會及制度累積的不滿,亦在修例的觸發點爆發出來。這欄少談政治,專論經管,究竟青年人敢於對強權高壓抗爭的取向,會否帶到公司職場呢?例如,面對企業的制度、上司的對待,新一代青年若覺不公平不合理,會否直言不滿,甚至抗爭罷工?
從現時投身企業的畢業生及青年人來看,似乎看不到他們有太多對企業及管理層帶有挑戰或抗爭的態度。相反,從眾多畢業生應徵者中,考取進來企業的大都樂意學習、尊敬領導、接受制度,心有不同意,表達也圓滑得體。當然,人各有志,不太滿意的,他們在自由人才市場可以另謀高就。
正因是自由人才市場,企業要吸納及留住青年人,需要主動關注新一代在職場上敢怒不敢言的不滿,以開放態度聆聽及回應他們的需要,也藉此反思企業有什麼改善之處,即使沒有什麼可以做的話,也得向青年人解釋箇中的考慮,啟發他們明白多一點全局的考慮及平衡。
三層領導力路徑
青年人由學校投身職場是大轉變,我經常提醒新入職場雄心壯志的青年人,讀書與工作是兩個世界,需要的才能大不同,讀書尖子可能是高智慧、勤奮苦讀及願意跟(考試)規則。工作環境需要更多待人接物、學習及適應與上司們的相處及與同事的團隊合作,如果只用讀書的成功因素放在工作上,就會事倍功半,更覺懷才不遇。
大學讀商學院的,或讀過市面領袖課程的青年人都耳熟能詳「人人皆是領袖」,「領袖不是職位,而是選擇」等。在企業,領袖又常鼓勵員工「任何崗位都可發揮領導才能」。這是對的,但同時又會拓大一些青年對工作的期望與實際遭遇的落差。
鑑於此,從事人才發展的筆者,為青年人原創「領導力路徑」的概念,作為培訓的一部分,嘗試勾畫不同層次的領導力,讓他們有幅階梯藍圖,知道現職級期望他們有什麼領導力的行為,要晉升又需要給予什麼更高層次的貢獻。
筆者簡化之稱為「三層領導力」。最基礎是「可靠幫手」,即未達領導級別,但要受人賞識給予機會,就要先成為一位「可靠幫手」,除了個人效能高,能獨立解決問題,還要事前事後能與人清晰溝通交代,與別人建立可靠信任的關係,最重要是有貢獻幫到手。
有這基礎上才有機會被上司提攜晉升到第一層:「職能領導者」,有帶隊的職責,領導行為包澄清上層的要求,與下屬訂立及傳達目標及標準,能給予指示,督導及控制成果,以及給予下屬反饋。這階段的領袖可能常獨自加班至夜深,尤其是下屬的工作未達標,而他可能要補底重做。要突破再上一層,就需贏得團隊信任及支持,與下屬亦師亦友之餘,做好績效管理,凝聚團隊精神。
有能幹的團隊願為你打拚付出,才有條件達到第二層:「成就締造者」,做出上司及眾人認可的成績,這一級需要眾多管理才能,如計劃組織、營運管理、品質管理、項目管理,持份者管理等。簡單而言,能維持業務高效營運,再加上循序漸進的改善。要再突破,唯有培育更多隊員成為領袖,透過教練輔導,賦能授權,讓人盡其才,提升整體貢獻。
變革營造者創新價值
再創高峰就到第三層:「變革營造者」,領袖要有前瞻性,策略思維,能顧存大局,影響有權力的人,帶領改變,甚至扭轉形勢,為市場帶來顛覆性的創新。有抱負改進世界的青年人,若從企業職業階梯發展,企業歡迎他們的意見作出改善,他們若能打好在專業及行業的基礎,建立人脈網絡及信任信譽,就更有實力與條件營造變革。
要是主見特強、意念澎湃或不甘受制度拘束的青年人,可選擇「在市場革命」──指青年創業。筆者亦曾在此欄提出企業可成立初創子公司,僱用有心有力的青年人創業,亦為企業創新。香港青年創業成功的例子有GogoVan、Klook,以及Snapask等。這類青年創業家一開始已經是第三層的「變革營造者」,以嶄新的意念、創業的勇氣及自主的魄力為市場帶來顛覆變革,創新價值。
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會會員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反送中後 商道何在 |
上一篇: | 禁電子煙成下一個民怨觸發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