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3日
美國6月份非農數據優於預期,市場減息憧憬好像突然消失不見,就算利率期貨反映月底聯儲局議息會議至少會減息四分一厘,美國長債、黃金和白銀等齊齊急挫。
減息宜待近月底出手
上文阿米講過現代貨幣理論(MMT),由美國帶頭寬鬆的趨勢未改變,不過對息率敏感的國債及商品往往會有炒作過度的情況,就算中長期是上升趨勢,短期調整都可以如商品市場一般追漲殺跌,其波幅普通投資者難以承受,想做貨幣寬鬆宏觀交易的朋友,筆者建議還是多忍手兩星期,等到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議息前兩三天才謀定而後動。
不想只爭朝夕,部署上想從容一點的,就要留意「股壇馬太效應」,所謂「馬太效應」,是出自《聖經》馬太福音中一句:「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放在股票市場,就是有增長的好股票,市場可以繼續追捧到估值非常高,缺乏增長的公司,則一沉百踩。
「好股一定貴」這論調都聽得相當多,沒有什麼特別,不過不止是優質股要會長期昂貴,連股市亦可以這樣分類,經過近年中美貿易戰洗禮,美股公司盈利仍未見大為走樣,頂多是經濟增長放緩,衰退仍未到來,強者因此恒強,反之貿易戰另一方的中國股市,則仍然與歷史高位有段不短距離並反覆徘徊,沒錯估值是便宜,但欠缺重估催化劑,見低撈底的策略相當難守穩,美股強中港弱,既有美元因素在內,似乎亦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反全球化貿易方針有關,美股市場與其他市場,尤其新興市場的相關性,正在逐漸降低。
盈利穩健有溢價
投資者不只愛增長,也對盈利穩健股份有明顯溢價甚鍾情。馬太效應不只在高增長股,亦在盈利確定性高的股份中出現,平民快餐股如McDonald's(MCD)之前已提及過,但部分例如製造醫療微創手術儀器「達文西系統」的Intuitive Surgical (ISRG),即使純利按年只有中單位數增長,由於市場認定該手術系統在外科手術有壟斷地位,保證長年有增長,不少資金現時仍願意以逾40倍預測市盈率的估值買入。另一家「必需消費品」股是交友程式Tinder的母公司Match Group(MTCH),當然公司最近一季訂戶增長仍有16%,成熟互聯網平台而言算是不俗,不過要在近40倍預測市盈率下仍有人買,靠的就不只是盈利增長速度,更是Tinder這類服務的用戶黏性(或者上癮度),從而帶來的盈利穩定性,才是成為基金愛股的原因。
筆者馮宏遠為證監會持牌人士,筆者個人並沒持有上述相關股份,筆者客戶持有McDonald's及Match Group股票及其衍生工具,並可能隨時買入或沽出。
https://www.facebook.com/fryingrice/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股權投資推動中國資本市場發展 |
上一篇: | 習特和風落幕 拗撬無日無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