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6日
美國今年首季經濟實質按年增長3.2%,是自2015年第二季以來表現最佳的季度,勞動力市場保持全民就業,失業率為3.6%,創出50年新低。通脹指標保持在較低水平,4月份個人消費物價指數及其核心指數分別僅按年上升1.5%及1.6%。工人平均時薪從2月份按年增長3.4%放緩至3.1%,通脹壓力持續偏低。然而,踏入6月以來,美國多項經濟數據大幅下滑,表明美國經濟周期的增長很可能已於首季見頂,經濟保持增長的同時,一些新的風險因素持續積累,影響力逐漸浮現。
一、經濟結構性失衡風險。美國首季實際GDP增長中,主要動力來自貿易、政府支出以及庫存增加,佔GDP比重70%的消費依然疲軟,首季個人消費支出(PCE)年化按季升1.3%,是1年來的最低水平,反映出美國經濟動力較弱。美國非住宅固定資產投資增2.7%,低於上一季度的5.4%。5月Markit製造業PMI降至50.5,更創下2009年9月以來的新低,其中新訂單指數也自2009年8月以來首次陷入萎縮區間。5月非農新增就業職位7.5萬個,遠低於前值22.4萬個,創近3個月新低。5月美國通脹表現遲滯,CPI增長1.8%,低於4月份的1.9%;核心CPI上漲2%,低於4月的2.1%。伴隨美國經濟數據走弱,市場避險情緒大幅升溫。
二、收益率倒掛下的經濟失速風險。自5月底以來,關鍵美債收益率倒掛情況持續,一度倒掛26個基點,目前倒掛幅度約10個基點。傳統智慧認為,關鍵美債收益率持續倒掛,與美國經濟衰退具有某程度的相關性。而經濟可能出現衰退,需要聯儲局減息加以應對。
聯儲局官員本月初以來陸續暗示減息的可能性,指出通脹低於目標水平以及低失業率是當局應該減息的理據。上周發表議息聲明刪除了自今年1月開始使用的「保持耐性」措詞,暗示下半年將採取適當行動(即減息)支持經濟持續增長、勞工市場穩固和通脹接近2%的目標。公開市場委員會委員更新了息率走勢點陣圖預測,17名委員對今年聯邦基金利率預測中位數維持利率不變,8名委員認為今年應該減息,其中7名認為減息幅度應高達半厘,相信聯儲局掌握到5、6月份相關經濟數據,可能決定減息。
市場對於短期減息的預期,導致對利率更敏感的3個月國債利率下跌,降幅比10年期國債收益率更大,或是近期美債收益率倒掛情況修復的原因。
三、中美貿易摩擦加大金融市場逆轉風險。自去年3月以來,美國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措施升級,導致中美經貿摩擦不斷升溫,今年貿易戰更蔓延至科技行業。在5月上旬,美國已率先向價值達2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調高關稅稅率,由原來的10%提升至25%,並威脅對餘下3000多億美元中國商品實施關稅,中國亦推出反制措施,提高600億美元美國進口商品的關稅稅率至最高25%。
經貿摩擦影響民生
中美貿易緊張一方面阻礙雙邊經貿合作,另一方面擾亂全球產業鏈,影響全球經濟平穩運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指出,貿易爭端的深化或最近金融市場狀況的突然逆轉,對美國經濟構成了重大風險。與其擴大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美國及其交易夥伴應該建設性地開展工作,更好地解決貿易體系中的扭曲問題。
貿易保護主義對美國經濟增長的傷害愈來愈嚴重,企業生產成本提高,美國國內物價抬升,影響民生和經濟增長。美國全國零售商聯合會研究顯示,僅對中國家具徵收25%關稅一項,就使美國消費者每年多付出46億美元的額外支出。美國商會今年3月發布的報告指出,受中美經貿摩擦影響,2019年及未來4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將可能每年減少640億至910億美元,約佔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總額的0.3%至0.5%。美國智庫Trade Partnership於2月發布的研究報告預期,若美國對所有中國輸美商品加徵25%的關稅,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將減少1.01%,就業職位將削減216萬個。
特減稅措施刺激短暫
四、順周期財政政策蘊含債務失控風險。特朗普採取的大規模減稅措施,對美國經濟只有短期刺激作用,效果在今明兩年逐漸消退。此外,減稅政策帶來收入減少與支出增加相互作用,推動美國財政赤字持續攀升。根據美國國會預算局的預測,從2022年開始,美國財政赤字將超過1萬億美元,並且將一直保持這種狀態直到2029年。目前美元國債高達22萬億,其中利息開支是預算中增長最快的一環,淨利息支付總額為2683億美元,按年增長15.6%。在美國公共債務持續攀升的背景下,聯儲局的貨幣政策正常化操作,加重美國政府債務負擔,為經濟帶來風險。
除美國之外,其他主要經濟體也因貨幣政策持續寬鬆而面對債務持續上升的隱憂,成為經濟增長的長遠制約因素。IMF資料顯示,不計金融機構,29個具系統重要性地區的債務水平在2017年升至167萬億美元,佔本地生產總值250%,高於2009年的峰值。債務攀升威脅金融穩定,下半年主要央行貨幣政策再次轉趨寬鬆,可能積累新的風險。
作者為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學術委員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自古雄才多磨難 |
上一篇: | 科技戰影響浮現 特朗普拆彈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