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0日
中美貿戰談判不歡而散,港股連跌兩周,恒指上周五收報27946點,挫328點,跌至50周線(27775點)暫見支持,能否守穩並不樂觀。
「侵侵」死咬華為,對貿談有害無益。早前美國財長努欽表示,會飛往北京進行新一輪談判,中國冷淡以對,日前CNN報道,中美雙方再無討論談判何時舉行。G20峰會下月尾在日本舉行,市場原本憧憬或有習特會,惟以目前氣氛而論,最好別期望太高。
華為被封殺,令中國芯片自主再次成為熱話。然而,本港掛牌的兩大芯片股華虹(01347)和中芯國際(00981),股價表現卻未見突出。
之前曾介紹華虹,業績交到功課,去年收入9.3億美元,按年增加15.1%,再創歷史新高;純利1.83億美元亦創紀錄,漲26.1%。今年首季成績亦唔錯,銷售收入達2.2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5.1%。股東應佔利潤4746.6萬美元,多賺18.4%。
相比之下,中芯業績遜色得多,去年營業額33.6億美元,按年雖升8.3%,但純利降至1.34億美元,按年跌25.4%。今年首季業績亦差,營業額及純利分別為6.69億和1227.2萬美元,按年挫19.5%與58.2%。
較海外遜兩代有排捱
中芯是中國最大的晶圓代工廠,惟技術水平較海外同業落後至少兩代,其量產的最先進製程只是28納米(已有供應過剩之虞);反觀台積電已能量產7納米,甚至開始推出6納米製程。
不過,對於中芯的中長線遠景,也不宜過分看死。自從梁孟松於2007年成為中芯的聯席執行長後,公司在技術上取得良好進展。
梁孟松是前台積電研發主管,也曾任職於三星,在他主理下,中芯的14納米工藝良率據報已達95%,預期上半年可以開始量產,較最初預期提前幾季。此外,中芯亦開始研發旗下10納米和7納米製造工藝。
摩爾定律(每18個月芯片性能可提高1倍)已失效,芯片的發展步伐放慢,有利中芯從後趕上,但始終需要時間和投入大量資源;作為投資者,似乎沒有必要與公司一起捱過這段漫漫長路。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恒指250天線失守 恐防尋底浪接浪 |
上一篇: | 超人的世界觀和特首的灣區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