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5月10日

梁天卓 經濟3.0

鐵甲奇俠賣保險的經濟解釋

現實版的鐵甲奇俠馬斯克(Elon Musk)一直都語不驚人誓不休,由早前上電台節目食大麻大吹將特斯拉(Tesla)私有化可見一斑。同時,他亦不是那些只說不做的人,由網上支付系統的paypal,到帶你到天空去的Space X,再到無人駕駛兼不用汽油的Tesla,他的生意一次又一次為不同行業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最近這位鐵甲奇俠又有新搞作,說的是Tesla最近宣布會提供獨有的保險服務。

馬斯克這類生意人所做的應該就是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口中的「創造性破壞」。由於這種「創造性破壞」,他推出新業務時往往都會受眾人質疑。

大數據釐定保費具優勢

就以這次Tesla推出自家的保險為例,旗下美國通用汽車都有沾手汽車保險業務的畢非德就直指保險生意並不是easy business,還斷言並不看好馬斯克進軍汽車保險業:

「The success of the auto companies getting into the insurance business is probably as likely as the success of the insurance companies getting into the auto business... And I would bet against any company in the auto business (getting into insurance) being any kind of an unusual success.」

的確,正如曾國平昨天提到,汽車保險業歷史悠久,保障私家車和各種商業用車的產品包羅萬有,要在汽車保險業突圍而出並非易事。

不過,除因做保險很難外,畢非德並沒有對為何不看好馬斯克進軍保險業詳加解釋。即使畢非德不看好馬斯克推出汽車保險,他亦肯定Tesla利用它獨有的駕車大數據來為各車主度身訂造汽車保險是有其價值:

「The idea of using telematics in terms of studying people... And it is an important - it is important to have data on how people drive, how hard they brake, how much they swerve, all kinds of things. So I don't doubt the value of the data. But I don't think the auto companies will have any advantage to that. I don't think they'll make money in the insurance business.」

最近有研究指出,Tesla Model S的避撞系統可以有效減低車禍帶來對車或對人的傷害,而自動駕駛技術亦可以減低撞車帶來的保險支出。問題是,傳統的保險公司沒有這些駕車行為和自動駕駛的大數據,要為Tesla車主釐定合適(或更低)的保費可說是無從入手。

從公司理論的角度看,駕車行為這類大數據的出現,的確令釐定保費的交易費用大大降低,亦令Tesla不把汽車保險「外判」的理由大大增加。

與賣車互補「蝕頭賺尾」

理論是這樣說,不過,畢非德可能對即使駕車行為的大數據可以明顯降低釐定保費的交易費用,Tesla最後還不能從汽車保險業中賺到錢。這不代表馬斯克不應進軍保險業,關鍵之一是賣電動車和賣保險兩者的互補性有多強。

在網上經濟和大數據流行的今日,不少產品的互補性已加強了不少,最經典的例子莫過於唱片和演唱會這兩種互補品,自網上盜版興起後,賣唱片不再賺錢,於是歌手們索性讓人免費下載音樂,當作是免費為他們的個人演唱會宣傳,然後我們見到的是,不少大歌星現在是開演唱會密食當三番。

在現今互聯網大數據經濟裏,這種「蝕頭賺尾」(loss-leader)的策略比比皆是。當然,補貼汽車保險能否谷起電動車的需求,令Tesla「蝕頭」之後可以「賺尾」?這視乎電動車與汽車保險的互補性本身有多強(在絕大部分地方買車都一定要買汽車保險),亦視乎電動車所面對的稅率有多高(不少地方的電動車稅率優惠已開始漸漸淡出)。

筆者當然不敢斷言畢非德錯,不過,無論是從釐定保費的交易費用大降,還是從補貼保費的「蝕頭賺尾」角度看,鐵甲奇俠今次進軍汽車保險業都不是無的放矢。

維克森林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

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

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