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4日
初接觸投資,學人識我也要識的書本知識,學好後感覺好像明白大市運作了,但總是找不到投資機會,因而便開始學如何跑贏大市,但發覺不是想像中那麼容易,因為一切也好像不斷變化,有時賺錢有時輸錢,知識幫不了跑贏大市,除非你是天生性格剛好適合投資,否則學到最後,離不開要去明白心理及節奏,其複雜性在於自我節奏與大市節奏皆可變,加上基本因素及政局的變化便令到許多人在投資時輸錢時贏錢,環境愈多變我們愈要找到有利自己的戰場,選擇好配合自己當下節奏的市場,便可做到這一點。
了解炒作周期長短
有些投資工具的周期太長,只要你錯過機會便很難再入場,機會是指可以低買高賣,或是可以找到「低價」入場的時機。一般來說,愈低技巧需求的投資工具便愈少機會及周期愈長,但這也與該工具的交易成本、現金流變動頻率及交易過程複雜性有關。
周期是指一項投資工具一次升跌循環的時間,從前樓市是7年左右一個周期,現在人人也信買樓,便令到樓價17年也未正式下跌。香港股市以前7年一個周期,近年只要2到3年已經完成一個周期。
數個月對衍生工具來說已經是一個大周期,香港期指一天也可以說是一個周期。節奏可說是周期與上落幅度的一個綜合,例如衍生工具的節奏急及強勁,炒期指一天可以有數次上落10%以上的機會,隨時超過收息股一年的升跌幅度,但相應的數理分析功力絕非買普通股票可比,沒有10年以上經驗也很難做到月月穩定賺錢。
節奏與機會息息相關,當慢及弱節奏的工具不能為你帶來機會,便可嘗試找一些節奏快的工具,前提是你先要了解自己的節奏,亦可叫作節奏適應力。
筆者20多歲時投資偏向長線的基金,20歲尾段比較喜歡節奏急速,短周期的窩輪牛熊證,去到30歲尾段便喜愛穩健股及收息股配以衍生工具。隨着歲數漸長投資投機喜好也會大大改變,有些人彈性較大,各種周期也玩得到,有些人只適合長周期,亦有些人不會持貨超過一個月,自我節奏受到技巧與性格所影響,技巧愈高經驗愈多便愈能玩多種節奏的投資,前提是你的性格能夠適應及有這個需要,例如剛才筆者說20出頭時節奏偏慢,皆因當時功力未夠,但20歲尾開始有點功力便去玩衍生工具增加資金,經歷了10多年後,在長中短線也略懂一些賺錢技巧,便在30歲尾段算是找到自己的方向及個性,從而因應市場周期的改動來調整投資組合。
最緊要賺得安心
你需求的愈少,持有的本金愈多,便愈不需要作快節奏的投資,而需求包括你的期望回報與風險承受能力,例如筆者年輕時炒衍生工具是因為本金少,但現在炒衍生工具是為了風險管理(及樂趣),因為你可用較少本金做到合理回報,並以花時間去減低風險,但若我有十億身家或許也會減少花時間及精力在衍生工具上了。再次提醒衍生工具不是用來短線發達,在筆者角度,用全副身家10%投放在衍生工具上已經是極高風險了。當你明白各種工具背後的用法,或許也能把自己可以玩的節奏擴闊,從而提升市場適應力及增加賺錢機會。
賺不賺錢與舒不舒服有時是相關的,投資結果是投資功力、心理與運氣的綜合結果,跟你的生意經營頭腦、數理計算、圖表觀察、基本分析、群眾行為的分析等等能力有關;心理受到投資工具的節奏與自己作息時間影響,有些人是急性子,又或自問沒有智慧判斷未來世界會如何走,快節奏的投機工具或許更適合;但若一個人勇敢地用自己的資產去引證眼光是否正確,而且有着強勁的未來眼光,慢節奏的長線投資或會更適合,但其實慢慢提升功力後通常你能適應更多工具,但話分兩頭說,雖然賺錢誰都會開心,但如果一項工具持續令你賺錢也賺得不安心,或許是真的不合你的個性及節奏的工具了,應當果斷放棄。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樂與怒經濟學 |
上一篇: | 「T」有利或不利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