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4月23日

THE LEX COLUMN

巨企財足轉身快 初創食品難坐大

創新型初創企業近年有超越傳統巨頭的趨勢,在食品行業也是如此。截至2016年,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市場,大部分的增長都是來自小品牌,不過傳統巨頭已經準備好反擊,而且應該有希望取得勝利。

上周公布首季業績的兩家歐洲食品巨擘──雀巢(Nestle)和聯合利華(Unilever)──表現均勝於預期。

雀巢健康產品見效

來自瑞士的雀巢去年錄得7年來首個有機營業額增長,今年首季延續這個勢頭,增長3.4%,反映了集團走健康產品路線的策略見效,也令其為期3年的業務振興計劃更有希望成功。

除了多賣素食漢堡,少賣香腸和凍肉,雀巢還推出了一些新自家製健康食品,其中有部分看起來就好像是來自一些民間初創手工食品公司的產品,例如其健康冷凍食品品牌Wildscape的口號是「肉眼看到的健康營養」(goodness you can see)。

另一方面,英國和荷蘭合資的聯合利華也在追求「真實,有機和天然」的產品策略,儘管現在仍然進展緩慢。食品部門的銷售額今年第一季僅增長了1.5%,而銷量增長僅佔其中三分之一。

去年賣走了人造牛油及塗抹醬料業務之後,部門銷售額佔集團總營業額36%。這種疲弱表現也是聯合利華的市盈率比雀巢低十分之一的原因之一。雀巢目前的市盈率為22倍。

聯合利華反應太慢

聯合利華希望令食品部門更加現代化,要取得成功,就必須要迅速採取行動。舉一個例子,該公司未能盡快抓住低卡路里冰淇淋帶來的商機。

創新型初創公司Halo Top因為出手夠快,在6年間取得了美國低卡冰淇淋市場近4%的份額,而聯合利華的低卡冰淇淋品牌Breyers Delights推出得太晚,已經無法動搖Halo Top的地位。不過,聯合利華畢竟是食品業的巨頭,其影響力意味它可以迅速讓產品推廣到各個領域,短短3個月就在各大超市上架。

新玩家要進入食品行業可能比以前容易,不過擁有巨大規模仍然是很大的優勢。以往靠賣知名品牌賺錢的跨國食品集團,現在在推出新品牌方面做得愈來愈好,畢竟它們財力雄厚,以龐大的營銷計劃吹噓自家創新產品簡直輕而易舉。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