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3月23日

黃文萱 社創群英

設計思維 打造生命藍圖

「在我美妙而又混亂的餘生中,我要做什麼?」這個是每個人都會想知道的問題,但永遠都想活出最好的自己卻又不知從何做到,經常會令人覺得人生「卡住了」。

如果有人跟你說,「你不必找到你唯一的熱情」、「Work Life Balance是一個迷思」、「生命是過程,不是結果」,你會否更容易找到動力前進?比爾.柏內特(Bill Burnett)與戴夫.埃文斯(Dave Evans)在史丹福大學開設了一門最熱門課程「設計你的人生(Designing Your Life)」並著書立說,教導大家如何以設計思維去打造生命,筆者會以他們認證的導師身份(Certified Coach)分享當中理念與應用。

Bill Burnett從小就喜歡坐在祖母的縫紉機底下畫車子、畫飛機,大學時就發現原來有項主修叫做「產品設計」,他曾經擔任過蘋果電腦第一代筆電的工程師,後來進入史丹福大學擔任設計學程執行總監,指導學生設計課程。同樣就讀史丹福的Dave Evans則不如Bill Burnett平順,他從小就熱愛海洋生物,但發現在大學主修生物讓他無比痛苦。花了兩年半才發現,原來自己喜歡海洋生物是因為喜歡某個電視節目及高中教生物學的老師,想知道海豹到底是在陸上還是海裏交配,並不代表自己願意花上一生的時間躲進實驗室做細胞研究。後來Dave畢業於機械工程學系,三十多年間在高科技產業擔任高層主管與管理顧問,是蘋果公司初代滑鼠與早期雷射印表機的產品經理。

過來人身份做指導

而兩位設計師後來一同回到母校史丹福大學擔任教職,但在傳授專業知識之餘,他們發現學生的需要絕不止於此,他們認為,設計師未來的可能性多,對原創及意義要求亦高,因而經常對未來生涯感到困惑。直到Bill擔任了史丹福設計學程執行總監,兩人在一個午餐之內就一拍即合,決定為史丹福開設一個全新課程:「如何以設計的方法,找出長大後究竟要做什麼?」

香港有「生涯規劃」,但Bill和Dave卻拒絕「規劃人生」這套說法,並反問對未來毫無掌握的人類,如何得到資料去規劃人生?「我們經常認定要做一個『最好』的自己(Best version of me),卻不知道我們可以有很多『很好的自己』(Good versions of me),而設計就是讓你打造很多不同的自己,去選擇這刻的你想嘗試哪一個。」

史丹福設計學院是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的主要推手之一,近十多年這種以人為本的創意解難方式在世界各地不同界別均炙手可熱,就連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亦提及要把設計思維引入香港。在發現這套思維方式行之有效後,Bill和Dave都認為用它來設計生命是最好不過了。

首步着重同理心

設計思維的首步着重同理心(Empathy),放在設計生命上面,Bill和Dave強調「接受(Accept)」。他們引用史丹福設計學院門口有一個標誌,指着「你在此(You are Here)」,也就等於要接受自己在目前的這個位置,「不論起點是什麼,也不管你要去哪裏,永遠不嫌遲、永遠不嫌早。」

人生會遇上許多難題,但用設計師的眼光來看,問題卻等於創新機會,重點是我們該如何「重構(Reframe)」問題,讓這些問題不再困住自己,而變成可以行動的方向?Bill和Dave提出「無效想法(Dysfunctional Belief)」,例如試圖去解決一個無解的問題、或是認定只有一個方式可以解決某個事情,從而導致我們感覺人生「卡住了」。

「我找不到我的唯一熱情所在」,或許是其中一個經常令大家頭痛的問題,但Bill和Dave會告訴你,人類總會有許多不同的興趣和愛好,重擬的問題是,我們如何打造生活的各種方案,找出自己最有共鳴的一部分?

「設計生命最好的方法,就是設計許多個生命。」Bill和Dave相當重視發想與嘗試,強調與設計一樣,有更多選擇的你才能做出最好的選擇。原型(Prototype)是設計生命裏面第三個重點,設計思維強調「打造即思考(Building is thinking)」,關於未來的可靠資料那麼少,唯有靠打造大量的原型讓我們牛刀小試,才能找到自己想過的生命。

引入香港 改變論述

這套理論不只是在史丹福成為一門最熱門的課程,書本《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Designing Your Life: How to Build a Well-lived, Joyful Life)》全球銷量數十萬本,兩位教授亦開設了設計人生實驗室,作更多的宣傳和培訓。

筆者是Bill和Dave的學生,他們開設了「設計人生導師認證(Designing Your Life certified Coach)」,筆者有幸成為他們第二屆課程的學生,並取得香港目前僅有四名之一的認證,目前亦為在香港作過幾次「原型」嘗試。

課程上學到理論與工具,亦遇上世界各地用這一套方式在幫不同界別人士的「人生教練」,目前正嘗試把這套理論套進香港的環境之中。

要改變整個香港「成功人生」的論述並非一朝一夕的事,但希望這套破除迷思、容許犯錯、為自己設計機會的方法論,可以拯救更多在生命中覺得「困住」了的香港人。

作者為仁人學社助理創新顧問及設計人生認證導師

[email protected]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