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6日
我們經常聽長線投資有多好,例如「股神」的長期持有策略令他成為世界首富之一,又例如早前某隻非洲基金持有「股王」長達10年的暴利,但作為散戶總是因為長期持有而蝕了一半身家,皆因時勢造英雄,長期持有留下的英雄是其他烈士所創造的成果,自然相當吸引,但英雄不易當,止賺是令我們避免成為烈士的方法,是作為一個平民的生存之道。
以前也提過,何時止賺是要由心態、你的期望回報以及市況三方面所平衡出來,並無一個絕對標準,有些人會系統化一點靠用技術分析去評估趨勢,有勢繼續持有,失勢則離場,可惜有時確認趨勢要時間,入場入得遲,你賺的水位不多,一失勢便很易蝕死,所以變相不止賺,而結果或許是掉轉變蝕,這就是追貨的風險。可惜是否失勢有時相當難估,例如中港物業投資在2015年曾經有相當大的下跌風險,筆者當時認識一位有數十億身家的「中戶」放了一半的中港物業,隨後半年也因為物業價格持續上升而心掛掛及不安。
組合配置須與時並進
在疑似最高位止賺投資有機會產生後悔及追望的心理影響,關鍵在於我們止賺後有沒有再投資,這才是資產管理的關鍵,資產管理不是單純分配四成物業、三成股票、三成債券那麼簡單,我們見物業高水得不合自己標準便可套現,轉投資在其他合標準或低價的投資上,例如2015年你放售物業後便可把資金在2016年轉投到低價的股票上,最重要的是你的資產配置組合是與時並進;香港物業低水便買,高水便轉投到下一個5年的未來之星上,又或是你認為當下較為穩健的投資上。記住若你不會再投資或不懂得找低位來再入貨,那長線來說止賺其實弊多於利,這也是香港人明知樓價高也會死揸樓的原因,因為不懂得把資金放在哪裏好,當中部分人亦會因止賺不了而經常心掛掛。同樣道理,止賺過後要小心超過一年CIK(Cash Is King),短線是可以,但長線等同你不知道市況或投資太過集中某類資產,找一些波幅細但有價值的投資其實並不難,在於你是否有「下跌潔癖」。
與止蝕一樣,止賺也需要根據相關投資的波幅來定斷,若你在牛市買入一隻每月上落10%的股票,並一見賺5%便止賺,那隨時炒來炒去也賺不了多少,而且因為升有10%而跌也可以有10%,隨時一日開市暴跌5%已經變平手或蝕錢,所以除非你是密密炒,止賺後很快再入過,但手續費卻構成一大障礙。因此過急止賺多是錯,倒不如在有相當信心是新一輪升勢的時候才買,沒有信心便不買。
定期評估保持未來價值
對應不同波幅及走勢的投資你也要用不同的技術分析去應對,例如喜歡一個範圍內波動的股票便用保歷加通道,喜歡單邊持續爆升或爆跌的便用平均線,若錯用保歷加的基本招式來止賺趨勢股便很易贏粒糖輸間廠了。
止賺是資產配置的行動,我們定期評估過高及過低的投資來分配資金,達到戶口能夠保持「有未來價值」而非「死揸唔放」,才是較實務的長期投資策略。這與你的分析技巧、分析頻率以及市場情緒有關,若你經常買沒有市場情緒配合的低水投資,又或是慢慢升永遠有價值的投資,便很易不需要做什麼重新配置,但如此「筍盤」在人爭你又爭的時代很難出現。
所以資產配置必須配合自己所擁有的資產,止賺也同時是用來製造現金流及平衡組合價值,對財務自由的人來說,製造現金流是首要任務;對有些錢但又未能有足夠資金財務自由的,能夠持續保持組合價值「低低地」而又有些投資能成為下一浪的熱門項目,才能夠令到自己的整體組合跟得上時代;而對於遠未能夠財務自由的,或許要同時多儲錢及密密止賺來以時間換金錢。若有這個多重資產配置的安排,你便可以有自己風格地止賺及止蝕各類投資或炒賣,從而賺得安心。
《投資關鍵先學止蝕始談止賺》.之二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美股反彈 調整倉位 |
上一篇: | 緩加息拖低美元 金價受惠再上層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