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月24日

呂梓毅 沿圖論勢

從中美水源看本港樓價轉向

美國顧問公司Demographia近日發表國際樓價負擔能力報告,提到本港置業負擔狀況持續惡化,港人不吃不喝近21年才能夠買一個價值約700萬元的住宅單位,連續第9年「榮登」全球樓價最難負擔的城市。

雖然近半年來港樓價開始調整,但要改變這個「樓價最惡頂」城市的「聲譽」,相信短期內近乎不可能;何況到目前為止,仍未可以斷言香港樓市已轉勢(即開始長時間的下跌周期)。然而,若香港樓價確認轉向(轉勢),又有哪一個重要指標可反映此情況呢?

貨幣基礎急速膨脹

香港樓價上升周期始於2003年,至今已接近16年;除2008年金融海嘯外,期間樓市大致保持大漲小回規律,回調幅度未嘗多於15%【圖1】(註:去年8月二手樓價見頂,迄今已回落約一成,預料稍後還有一定下調空間,很可能令是次調整幅度意外地多於15%)。究其因由,筆者相信與金融海嘯後資金湧入香港,進而流入房地產市場有莫大關係。

根據金管局定義,香港貨幣基礎(Monetary Base)是央行貨幣負債的組成部分,基本是流通貨幣(銀行紙幣及硬幣)與銀行體系存放在央行結餘的總和。自2008年第四季開始,隨着美國聯儲局實施量寬(QE)和內地中央政府以4萬億元人民幣救市,香港貨幣基礎開始明顯抽升。截至2018年初,即聯儲局剛啟動縮表行動不久,香港貨幣基礎飆升至約2219億美元,較2008年第三季末激增超過4.2倍。

換個角度看,倘若沒有金融海嘯和央行放水行動,以本港2002年至2008年中貨幣基礎增長速度推算,目前估計應約為670億美元【圖2,綠線】;即是自金融海嘯至今,流入香港的資金或約達1500億美元(逾1萬億港元)!

資金湧入香港(樓市),當然與中美放水有一定關係。若計算聯儲局資產負債表規模及中國外滙儲備12個月合計移動變化(下簡稱「中美放水規模」;這可有效地反映兩國寬鬆貨幣政策的變化),可發現「中美放水規模」與金融海嘯後香港二手樓價變化有一定密切關係【圖3】,只是後者滯後15個月而已,即中美放水或收水約年半後,大致才會對港樓價帶來實質影響。

此外,從香港貨幣基礎12個月移動變化與樓價表現亦可發現,自2008年後樓價按年變幅開始回升時,香港貨幣基礎往往在相若時間出現顯著的增長,即市場流動性明顯增加【圖4】(2016年下半年開始的升浪除外),這進一步引證金融海嘯後香港樓價的走勢與資金(流動性)多寡有一定關係。

這裏有一點值得留意,從「中美放水規模」或香港貨幣基礎兩者與樓價於2016年中開始升浪關係相對鬆散;當時,中國正值去槓桿(聯儲局則已開始加息),惟香港樓價卻開展長達近兩年的升浪。換言之,樓市於2016年至2018年的最近一次升浪不是因為放水所促成(推動力或與本地炒賣活動有關)。

流動性正在收緊

話雖如此,目前「中美放水規模」和「香港貨幣基礎12個月移動變化」均處於負值,反映過去12月中美以至香港流動性均正在收緊中。其中香港貨幣基礎出現收緊的情況(即出現負值水平),更是自金融海嘯以來首次出現。正正因為這緣故,相信是次樓市調整所需的時間有機會較之前3次更長。

至於香港樓價究竟是正處於大型上升周期中的短期調整(如2011年和2015年),還是終於開始轉勢呢?相信關鍵點之一,便要留意香港貨幣基礎往後的變化情況。若然貨幣基礎萎縮情況持續,甚至流出金額進一步擴大(即意味資金流出香港情況惡化),香港樓價轉勢的風險便上升。

不過,觀乎近月來香港貨幣基礎跌勢有喘定跡象,甚至由低位微微回升(圖2;是否反映人行放水所影響有待觀察和確認),直至目前為止,香港樓市轉向的風險依然相對較低。

信報投資研究部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